2025上海车展期间,人形机器人成为一大亮点。多家汽车制造商及电池企业引入了来自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厂商的智能机器人作为辅助人员。这些机器人在展会上承担起了导购和展示的角色,与传统的车模形成了鲜明对比。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在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环节中,车企能够为机器人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其次,汽车制造所需的硬件技术(如电机、电池、传感器等)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因此,车企在向机器人领域延伸时,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在奇瑞集团的展台,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与人形机器人墨茵进行了互动交流。面对"奇瑞汽车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的提问,墨茵回答称:"设计新颖且质量可靠"。此外,墨茵还展示了更为灵活的功能——根据观众需求,它甚至能从玻璃展示柜中取出饮料并递交给观众。
奇瑞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墨茵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些复杂操作,得益于其在开源大模型基础上的参数优化,并结合了奇瑞车型的专属数据。目前,墨茵已实现量产上百台,并开始对外销售。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智元机器人公司的远征A2交互服务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以上汽荣威、北汽和长安等品牌展台为展示平台,凭借未来感十足的外观设计和创新的服务体验,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围观。据了解,远征A2已在多个商业场景中实现落地应用,包括汽车展厅讲解和4S店销售服务。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汽车制造与人形机器人产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选择与该领域的创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分析认为,车企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原因在于,其供应链与新能源汽车有着高度重合性。硬件层面,电机、电池、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在两个领域都可以通用;软件方面,汽车的辅助驾驶技术也可以移植到机器人身上,例如视觉识别算法和环境感知技术。
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1.24万台,市场规模约为63.39亿元;到2030年,销量将增长至34万台,市场规模突破640亿元;而到了2035年,市场销量有望超过500万台,市场规模更将高达数千亿元。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