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 何奎
2024年,上市公司公告选购董责险方案总数同比增长超三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发展趋势健全,对董监高履行职责的专业能力、合规提出更高要求,购买保险董责险将是上市公司合理转嫁风险的工具之一。但董责险归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种类,而且需要订制,因而上市公司在购买时需要考虑保险范围、保险条款、免责等相关信息,甄选适合自己董责险。
董责险购买保险情绪高涨
近日,上海建纬法律事务所保险团队与险律高新科技(北京市)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5)》表明,2024年,一共有475家A股上市企业公布公告披露选购董责险方案,较2023年提升34%,在2023年小幅回落的前提下恢复持续增长发展趋势。在其中,234家企业为首次披露选购董责险方案。
报告认为,截止到2024年底,公示购买保险董责险上市公司占有率(累计购买保险董责险企业数/当初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了23.7%,对比2023年提高4.6%。这一提高进一步展现了董责险在A股市场广泛运用和认可度的不断提升。
董责险购买保险激情大幅增加背后,与2024年开展的最新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密切相关。2024年7月1日,最新公司法正式实施,对董监高履行职责责任义务进行细化和严格管理。比如,最新公司法拓展了董监高的职责、确定了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要求标准、对责任追究制度更为精准性等。
上海建纬法律事务所咨询顾问王民接受编写采访时说,2024年度董责险购买保险大幅增加主要有2个推动因素:一是最新公司法的实施大幅提高了董监高的履行职责经济风险;二是“出牙长刺、棱角分明”的强监管环境下,证券虚假陈述起诉日益增加。
民营企业慢慢高度重视董责险
2024年,民企对董责险的关注度升高,逐步形成购买保险董责险的“新生力量”。
结果显示,2024年新增加购买保险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为近48%,国营企业比例为44%。伴随着最新公司法的实施,董监高履行职责经济风险大幅增加,民企董监高工作人员逐渐日益高度重视董责险的风险转嫁作用。
但是,因为董责险对技术要求很高,绝大多数民营上市公司受制于专业壁垒,就如何购买一份适宜的董责险,在购买时要注意哪些保险条例等依然存在疑惑。
对于此事,王民觉得,董责险归属于必须定做的保险理财产品,上市企业应该根据其本身面临的挑战特征和服务需求购买保险适宜的保险理财产品。
平安财险关键客户部高端品牌精英团队高级总监沈乐行说:“上市公司在购买保险董责险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对于不同保险方案的理解,甄选并对可提供完整保证的保险方案,保证其所面临的杠杆比率已经被商业保险详细遮盖。自然,董监高在挑选董责险时,也应当基于其自身的权益维护,规定上市企业向其购置更专业的意外保障。”
董责险仍待发展趋势健全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董责险发展趋势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商品服务项目、保险投保赔付等多个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董责险行业的发展遭遇保险单比较难懂,保险投保赔付及市场开拓优秀人才不够,及其不理智行业竞争等诸多问题。”王民觉得,将来着力推动董责险更好的发展,首先依据法律转变做好相关保险单条款文化整合工作中,提高董责险保险单的可读性;次之需要培养充足的董责险保险投保赔付及市场开拓优秀人才,搞好董责险宣传工作,按照约定诚实守信地执行保单责任;最终必须客观参与市场竞争,有效识别风险,根据风险性溢价增资扣除充裕保险费用,同时还需要根据分保或再保方法控制住自用风险性总计。
沈乐行则建议,从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保险投保、风险分散、销售市场宣传四个方面促进董责险发展趋势。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