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朱文彬
据《上海证券日报》编辑报道,7月18日,广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广东省证券监督管理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促进广东省国有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帮助实体经济提高质量和效率。
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资本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是国有资产大省,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城镇。在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开展更广泛、更高层次的合作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市储备企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开展更广泛、更高层次的合作,帮助国有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提高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截至目前,广东辖区上市国有企业82家,占辖区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8%;总市值10509亿元,占辖区内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3%,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广东上市国有企业在“数量”增长和“质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形势,在巩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广东“制造业”部署,促进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改革的模范作用。
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有上市公司专注于主营业务,稳步发展,做得越来越好,发挥示范领导和辐射驱动作用,为广东省资本市场和经济的优质发展做出贡献。
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深化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引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并购方面,近三年来,广东电力、广东高速公路、星湖科技、佛山照明、国星光电、广东建设等广东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吸收合并,集中控股集团优质资源,总交易金额达到259.4亿元。其中,广东建工向控股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其建筑业核心资产,总交易额达到104.97亿元,同时筹集近20亿元配套资金。因此,广东建工成为广东省首家全面上市的省级国有企业,成为广东省建筑业龙头企业,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在实施“激活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方面,广东国有资产继续树立榜样,采取积极行动,帮助市场稳定,为投资者建立信心墙,引导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价值合理回归。
从分红情况来看,2023年以来,广东省国企累计现金分红65亿元。广东高速公路分红20.39亿元,广东建工分红10.91亿元。就股息比例而言,广东省上市国有企业也表现出色。近两年广东高速公路股息支付率超过70%,近两年佛山照明股息支付率超过50%。此外,白云机场等公司还披露了中长期股息计划,进一步提高了投资者回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同时,佛山照明、风华高科技、广东宏达等公司积极利用实际回购和增持工具箱,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自2024年以来,广东宏达已回购852.71万股,投资9563.51万元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佛山照明控股股东完成A公司增持1400万股、B股,并提出增持公司总股本1%至2%的计划,继续发出积极信号;风华高科控股股东增持319.5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0.276%),同时,计划再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增持。
发挥稳增长“主力军”作用
截至目前,广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的19家省级国有a股上市公司大多是地方经济的领先支柱企业。2023年,19家上市公司积极克服多重经济压力等超出预期因素的影响,实现总营业收入3029亿元,同比增长42.0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78亿元,同比增长372.12%,其中粤电、白云机场扭亏为盈,利润增长较大。广东省上市国企充分发挥了稳定增长的“主力军”作用。
今年第一季度,上述19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9.92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17.79亿元,同比增长17.2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指数超过了广东省所有国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辖区共有82家国有a股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3.89%;归母净利润总额440.51亿元,同比增长140.16%。今年第一季度,82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1.06亿元,同比增长4.66%;归母净利润总额为118.29亿元,同比增长10.53%,业绩增长保持稳定。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