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全国中医络病学教学和教材改编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吴以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伟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原校长王新华教授等众多教育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参会。本次大会围绕络病理论创新发展和应用、全国络病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经验分享等内容开展研讨和交流,旨在搭建《络病学》教学的桥梁与平台,全面推进中医药教育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吴以岭教授在会上作题为《脉络学说与气络学说》的学术报告。
络脉、络病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籍中虽有提及,但并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络病研究成为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
吴以岭教授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经过40余年的不断研究,将络病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成果相结合,创立了以“络病证治”为总纲,包括“气络学说”和“脉络学说”两大分支的“中医络病学”新学科。2014年,“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5月,“中医络病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
吴以岭教授先后编纂出版了《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魏聪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中医络病学学科发展及教学体系规划”。她指出,吴以岭教授主编的《络病学》教材于2005年出版,2019年再版,目前已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40余所高等院校开课。中医络病学的发展依托“国际-国家级-省级-地市”四级学术组织体系,通过全国30个省级络病专委会、100个地市级络病专委会,以及海外加拿大、美国、欧洲络病学会,不断将络病学教学和学术研究推向高潮。
谈及《络病学》课程体系建设,魏聪教授说:“未来将《络病学》课程建设成为优秀课程、一流课程、精品课程、思政类标志性课程,助力更多院校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学科。以在校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为教学对象,全面推进络病教学蓬勃发展。”
近年来,络病学课程在众多高校广泛开展。
新疆医科大学赵明芬教授会上指出:“《络病学》在2012年纳入我校中医药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课,成为全国首家研究生《络病学》课程教学单位。2022年,《络病学》课程被选为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学科教研团队共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240余项,获奖42项。”
河北中医药大学丁英钧教授在会上强调,络病研究是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开设“络病学”必修课程,是建立燕赵医学教育教学体系重要举措,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奠定中医思维。
近年来,络病学研究作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临床、科研创新思维,因此《络病学》课程广受欢迎。
天津中医药大学边育红教授介绍到,天津中医药大学开设的《络病学》课程面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围绕络病发病特点、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对中医理论创新研究的兴趣。
络病学教研室建设对推动络病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中医药大学范小璇教授强调,《络病学》在该校本科生阶段选修课已开设15年,促进了在校生中医理论及临床思维的创新性培养,并且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了大学生创新教育改革和特色创新课程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学科的建设。
中医药高等教育肩负着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后盾的重要使命,不断建设完善教学体系是永葆中医药生机和活力的强大动力,对推动中医药健康体系发展,逐步构建起富有创新力和强大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