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航列表:
2022淮安音乐类专业省统考考生健康应试须知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省统考考生健康应试须知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省统考将于12月11日起开始举行。为确保广大考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共同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现将考生健康应试须知通告如下:
一、考前防疫准备
1.疫情防控严格执行属地化管理。考生须至少于考前10天起持续了解南京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
所有来南京市的考生:在抵宁后12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并实施“3天3检”,结果未出之前尽量做到居家不外出,并请做到“四个不得”。
7日内有国内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南京市的考生:实行“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模式,居家隔离期间第1、3、5、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7日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来南京市的考生:实行7天跟踪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间第1、2、3、5、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
2.根据目前疫情形势,为不因疫情影响考试,在省外的考生原则上应在考前7天返回江苏,尽量减少流动;所有考生应尽早抵达南京市备考,原则上应在考前3天抵达南京市。所有考生考前须连续3天每天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生健康应试承诺书》对应栏目。
3.考前7天起:考生每日自行测量体温和监测健康状况,并将体温和健康状况填写在《健康应试承诺书》对应栏目,在参加笔试和面试时均须出示,分别由考点工作人员收取。
4.备考期间:尽量选择直达交通工具,减少旅途中转,避开高风险地区,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如确需外出,请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或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他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需住宿的考生,须选择卫生条件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住宿场所,确保住宿和饮食安全。
5.在考前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考生:在校生须主动向所在中学报告,非在校生须向社区和高考报名点报告;确需参加考试的,须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并主动向考点报告。
6.考前8天内有境外旅居史以及考前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考生:按南京市疫情防控最新要求落实防控措施,并于考前2天将个人行程、健康状况等具体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考点,经综合评估具备参加考试条件的,在备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并由考点疫情防控组登记备案。
二、进入考点
1.考生应提前规划好出行时间和路线,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赴考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为避免人群聚集,如有送考家长,请减少在考点门口的停留时间。考试期间,除考生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考点。
2.考生应主动配合考点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如遇突发情况须听从考点工作人员安排。考生进入考点应佩戴口罩,主动出示“苏康码”“行程卡”、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应试承诺书》,接受体温测量。不按规定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不能正常参加考试。
3.考生在考前应密切关注本人体温情况,如体温达到或超过37.3℃,应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管理及疫情防控安排。
4.考生进入考点,不得随意走动。候考期间,应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和交流。
三、应试要求
1.进入考点、考场: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验证。笔试时:在低风险地区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自低风险地区的考生以及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应全程佩戴口罩。面试时:除演唱或演奏时可摘除口罩外,其他时间考生应佩戴口罩。
2.考试期间: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向考点工作人员报告,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3.考试结束:应按监考员的指令,有序错峰离场,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不得在考点内滞留。
四、其他要求
1.考生应自觉配合考点做好身体健康检测,凡隐瞒或谎报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重点信息,以及在考试疫情防控中拒不配合工作人员进行防疫检测、询问、排查的,将取消考试资格,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2.考试疫情防控措施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请考生关注南京市及考点所在区疫情防控要求,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前提醒)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将于2023年1月7日—8日举行。每位考生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秉承对自己及他人负责的态度健康应试。同时,须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积极配合考点进行健康检查和登记,如遇突发情况须听从考点工作人员安排。为确保本次面试工作顺利进行,现将考生健康应试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考前健康监测
所有考生须从考前7天起,每日自行测量体温,监测健康状况,填写《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生健康应试承诺书》。
二、进入考点考场
1.考试当日,考生在准考证规定时间前到达考点,预留足够时间配合考点工作人员进行入场核验,并保持安全距离。
2.考生进入考点须主动出示《健康承诺书》并接受体温测量。
3.考生进入考点须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口罩,但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考生进入考场后须全程佩戴口罩。
4.体温测量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考生入场若两次测量体温≥37.3℃,并伴有乏力、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的,建议及时就医,确保身心健康。考生可申请退费并延长笔试成绩有效期。具体详见《关于受理江苏省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生退费申请的通告》。考生如坚持参加考试,将安排至“特情考场”进行。
5.考生进入考场,将填写好的《健康承诺书》交与考点工作人员,否则不得参加当场考试。
三、其他
1.考生如在考试中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向考点工作人员报告。经考点综合研判,可继续参加考试的,需进入“特情考场”考试,从普通考场转移至“特情考场”所耽误的时间,经批准后予以补齐。
2.考试结束后,考生要按考点工作人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保持安全间距,不得拥挤。
3.考生要严格遵守防疫各项规定,注意科学防疫,自觉增强防护意识。在考试前及考试期间减少跨区域流动,避免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减少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赴考途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4.考试疫情防控措施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请考生关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江苏招生考试”信息,关注考区所在地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
2023年教资考试需要健康承诺书吗?
2023年教资考试不需要健康承诺书。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打破教师终生制且五年一审,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
在校专科,本科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是参加国家统考,二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国家统考地区的笔试科目与地方自主考试不同。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咐孙培规。
国家统一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五个层级,其中幼儿园、小学、中职这三个学段考两门,这三个学段不涉及专业知识的考察;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门专业知识。根据规定,只有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单科成绩是保留两年的。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依据:
命题依据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考试标准包括幼州配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小学教师资考试标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试大纲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考研考生健康情况自我承诺书怎么写?
考研考生健康情况自我承诺书下载渠道:
1、在各省市教育厅公告中下载,附件中就有XX省考研安全承诺书;
2、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格个院校考前公告中下载;
3、在报考点官网公告中下载,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XX考点疫情防控考生须知》附件中就有XX考点考研安全承诺书。
拓展内容:
1、有参加考试的考生须凭首场考试前72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参加考试。为确保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建议考生采用“单人单管”核酸采样。
2.考试当日考生应至少提前60分钟到达考点,按考点安排主动有序接受体温测量。考生首场考试进入考点时,须出示本人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件、72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纸质、电子均可)、本人签字的《考生健康情况自我承诺书》等4项材料。
其中《考生健康情况自我承诺书》需在首场考试入场时提交给监考人员。进入考点、考场时应佩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级别口罩,但不得妨碍身份识别和验证。
2023年教资需要健康承诺书吗
2023年教资需要健康承诺书。
国家统考地区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幼儿园考《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的考《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能力》。
省考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不过有些省份还需要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 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方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学法。具体考试内容详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
统考地区: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省考和国家统考。全国统考省份分别为:河北、山东、山西、湖北、上海、广西、浙江、海南、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福建。2015年下半年新增:北京、江西、河南、湖南、甘肃、青海、宁夏七个地区。
教师资格统考地区考试一般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考试时间在3月中旬,面试在5月左右进行;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在11月初,面试在12月底至1月左右。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准考证打印时间是考前一周,笔试时间是11月1日,11月30日起成绩查询,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时间是12月26-27日。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