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冯冠平,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传感器专家、五项国家级奖励获得者,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石墨烯研究院名誉院长。
前言:
本人已经退休十年了,本可以颐养天年,但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推上了创业和继续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十年过去了,我到底干了些什么?为什么干?
近日来,看到一批人提出“中医不灭,天理难容?”还发起万人签名,要求取消中医药。甚至还有人在上海组织了“反中医联盟”。
我发现反中医的人,除少数是别有用心的人,大部分人是认为“中医不科学”。传承中国几千年的中医不科学吗?还是我们没有揭开中医科学的奥秘?
当我回顾过去十年研究,结合钱学森七八十年代对中医的研究及论述,我恍然大悟,这十年的研究不是恰好证明中医的现代化,是中医的未来化,也是21世纪我们要实现的一次科学革命,是地地道道的尖端科学吗?
01
中医研究是复杂的系统
钱老研究中医是把人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的,从现代控制理论,研究清楚一个系统。
一定要研究输入量是什么?输出量是什么?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钱老研究气功的目的,也是为了研究气功输入的能量是否可以系统理想的输入量。这本身没有错,现代技术证明,气功本身发出的就是“生命之光”。
美国太空总署1989年研究报告指出,在红外线内,5.6-15微米的红外线能渗透人体内部15cm,从内部发热,促进微血管的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达到新陈代谢的目的,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及治愈率,具有“渗透”“ 共振”和“温热”三大效应。
作为气功具备这方面的条件,但主要问题是,气功的强度不是稳定的,随意可调节的。
那么能否找到一种材料,可以发出“生命之光”,强度可控,可持续与稳定地输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材料出现了,就是2010年初授予诺贝尔奖的石墨烯,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具备一系列优异的性能。2015年,当我在这种材料上通上电,让其发热后,就发现“生命之光”出现了。
石墨烯远红外特性:
石墨烯与维恩位移定律:
这种石墨烯产生的“生命之光”,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强度可控,是研究人体系统理想的输入量。
02
温度是人体系统的主要标志
人体是一个能量系统,经络系统与血液循环是两个子系统,能表征这两大系统的特征值是温度与温度场。
在这方面恰巧是我的强项,在20多年前,非典在中国肆虐期间,我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把发烧的病人从人群中找到,当年我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同事,共同努力研究人体的各处的温度分布及最快能把发烧病人检测出来的方法。
当时发明的红外测温仪(申报了专利),直至后来新冠肆虐期间,在全球采用的红外测温仪发明权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的。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怀疑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经络在哪里?当生命之光照射到人体的穴位上时,在红外成像仪上人体的经络就完整地体现出来。
石墨烯远红外热成像呈现经络:
穴位是人体的I/O,身体的健康数据输出口,能量的输入口。《黄帝内经》也曾提到,病邪从穴位皮肤进入人体,穿过体表,进入经络和经脉,再进入器官和骨骼。如何找到穴位,实际上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你可以用一个温度传感器,例如网上就可以买到的“秒秒测”,大小与一个硬币大小差不多,它测的温度是初测点的内核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按照老祖宗给出的穴位图,穴位上的温度要比周围高出0.3-1℃。
当一个经络上的一个穴位外输入“生命之光”,整个经络上的穴位点温度都会升高,如果发现温度不升高,甚至降低,说明经络可能不通畅,通常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就是要解决经络通畅的问题,“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03
中医的现代化
诟病中医的另一个理由是,西医有很多现代化的设备,而中医都是手工操作,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中医博大精深,现代科技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中医的奥秘。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例如,随着石墨烯这种单层碳原子的发展,已经初步揭开了中医的基础原理和奥秘,这将会产生一系列中医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例如,阳气测试仪、经络检测仪;艾灸也不一定要用艾草,会有新的材料作为艾草的补充。
近年,我们(烯旺科技)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团队,采用单层石墨烯晶体材料的远红外光热技术结合中医热敏灸,研发出智能石墨烯悬灸仪设备。通过高温的石墨烯晶体材料技术,可智能模拟热敏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温和灸等悬灸手法。石墨烯悬灸将与传统艾灸并驾齐驱,共同促进中医灸疗产业发展!
智能石墨烯悬灸仪设备:
“生命之光”可以把针灸、按摩、推拿等一系列传统中医手法贯穿起来,并赋予新的活力,提升医疗效率,用机器人帮助医生完成上述疗法,也不是不可能的。
近十年的研究及实践过程中,每天都会收到一些病例,很多用西医无法医治的病人,用现代中医是可以治疗的,并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
我的愿望是:“希望中国人平均健康地多活3-5年,医疗费用节省到原来的1/3到1/5”。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