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一场以“科学营养与健康管理”为主题的行业研讨会在北京老专家技术中心举行,聚焦生命健康,共探创新成果。会议由中心科技处胡万明处长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参会,围绕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背景下的营养干预技术展开深度交流。与会专家指出,精准化、科学化的微量元素补充方案或将成为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科学配比成趋势 产学研协同破题亚健康管理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约有75%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问题,其中锌、硒等元素缺乏与免疫力关联的研究近年备受学界关注。在此背景下,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正积极探索基于临床数据的营养干预模式。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立群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关于“微量元素协同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科学配比比单一补充更具健康价值”,这一观点引发与会者共鸣。
技术论证推动产业升级 健康中国落地再添实践样本
作为产学研合作案例,主动建康(江西)保健品有限公司联合科研院研发的复合矿物质补充方案成为讨论焦点。该方案投入超五千万研发资金,通过分析3.2万份临床数据,建立了微量元素动态平衡模型,选择锌、铁、锰、铜、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精准搭配,满足人体细胞代谢平衡协作、提高免疫力调节功能、实现人体亚健康自我修复,成功研发出长生博士牌多种矿物质口服液,其阶段性成果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李敏指出:“这种以数据为驱动的研发模式,为功能性食品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据悉,相关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已进入实质阶段。企业研发负责人透露,未来将深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计划开展万人级营养干预追踪研究,进一步优化产品适配性。“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赋能,让营养补充更精准地匹配不同人群需求。”该负责人表示。
行业观察:从“泛补充”到“精准干预”的范式转变
随着《国民营养计划2030》的实施,我国健康产业正从粗放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本次研讨会释放出明确信号: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基于循证医学的营养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如胡万明处长在总结中提到的:“只有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用得上的健康服务,才能真正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此次会议不仅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更展现了学术界与产业界协同创新的可能性。在科学营养观念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健康管理的个性化与精准化,仍是整个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