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债双杀,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心理财反馈问题。投资者对此问题保持较高关注,主要因为去年两次理财赎回潮留给投资者的痛苦记忆:
1)2022年3月固收+理财赎回潮:2022年年初以来股市持续杀跌、债市表现不佳、地产债风险陆续暴露,导致固收+产品业绩表现惨淡,出现较大回撤。这一背景催生反馈效应链条:股市大跌、债市不佳——>净值下降——>理财子或年金赎回——>被动抛售股和债——>股、债双杀——>净值继续下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理财总体存续规模从2月的29.0万亿下降至3月的27.4万亿。
2)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疫情防控优化+房地产政策放松动摇了债市根基,短端资金面持续收敛,造成本身较为拥挤的市场发生踩踏,引发机构多杀多。赎回压力引发反馈效应,“净值下跌-遭遇赎回-被动抛售-净值下跌-继续赎回”,理财变为净值化之后的债市波动源和放大器。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理财总体存续规模从10月的30.6万亿下降至12月的26.9万亿。
那么,如何看待本次债市下跌与理财反馈问题?我们认为,当前理财再现去年强度的负反馈概率较低。理由如下:
第一,当前市场风险偏好低,投资者没有更好的资产选择。与前两轮理财赎回潮相比,当前理财投资者面临的机会成本下降:一是从去年以来,存款利率持续下调,投资者获取的无风险投资收益减少;二是股市持续杀跌,短期来看机会有限;三是,尽管美债利率一度升破5%,吸引力较高,但百姓投资海外市场的机会不多;四是,房地产今非昔比,居民投资热情不高。这一背景下,投资者对理财短时间内不赚钱或小亏钱的容忍度上升。
第二,债市没有快跌。与前两次债市下跌相比,本次债市下跌相对缓和。尤其是2022年底,债市发生两波急跌,11月初至11月17日为第一波下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5bp至2.8%,二永债表现更差,5年期大行二级资本债上行近50bp,5年期大行永续债上行近60bp;11月24日至12月6日为第二波下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2bp至2.92%,同样的,二永债杀估值更为惨烈,5年期大行二永债均上行近40bp。本轮债市下跌始于8月中,两个月时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低点上行约15bp,5年期二永债分别上行约40与30bp。毫无疑问,本轮债市下跌更加缓和。反映到产品层面,投资者痛感更低。
第三,信用债表现相对强,与理财业绩相关性更高。截至2023年上半年,理财持有信用债12.15万亿,占总投资资产的43.9%,为理财第一大类配置资产。受益于债务置换逻辑下的城投价值重估,以及信用债资产稀缺下机构对优质资产的追逐,信用债整体表现较强。而信用债与理财业绩的相关性更高。
最后,理财为净值化转型所做的准备更加充分。今年是理财完成净值化转型的第一年,经历过几次理财赎回冲击后,这一问题已受到理财充分重视。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2023年6月,理财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约23.7%,但一年前的2022年6月,这一比例为14.1%。这意味着,当理财面临市场波动和赎回时,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以兑付,而无需紧急赎回债基或被动卖出资产。
此外,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2023年10月22日,理财总存续规模为26.5万亿,连续四周正增长,并与8月中旬规模总体持平。总之,我们认为目前尚无需过度担忧理财负反馈问题。
风险提示:理财赎回超预期,地方债供给超预期。
相关研报
研报:《理财再现负反馈概率较低》2023年10月23日
(来源金融界)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