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基金经理减负,“一拖多”的时代将成过去式?
近日,诺安基金公告,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因个人原因卸任诺安成长混合、诺安和鑫混合、诺安积极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C)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上述产品将由诺安科技组刘慧影、陈衍鹏接替管理。
而在蔡嵩松“清仓式”卸任的前一天,中欧基金同样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医药女神”葛兰卸任两只宽基产品,手头管理的基金产品数量从5只减至3只。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内已有超过100名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卸任部分产品,更有33名百亿级基金经理进行“清仓式”卸任。其中不乏各家基金公司的“头牌”或“明星”,并且在前几年内“一拖多”式产品管理。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伴随行业加速“去明星化”,未来更多公募基金管理人将转向团队化发展,更加注重积累、提升、传承核心投研能力,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基多压身业绩平,百亿顶流加速“瘦身”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这100多名百亿基金经理来自50多家基金公司,且不少来自头部公募基金公司。
“公募一哥”易方达基金去年的百亿基金经理队伍中,有9名在今年卸任减负。
其中,基金经理杨康是减负队伍中的“劳模”,在接管前辈的产品后,其管理的基金数量从2022年6月的5只猛然飙升至9月的25只,其中有19只产品为灵活配置型基金,管理规模也从52.00亿元暴增至266.30亿元。而随着今年卸任5只产品后,杨康压力或有所缓解。
而基金经理胡文伯和林虎则在“瘦身”后退出百亿规模的行列。其中,林虎在3月4日卸任易方达安心回馈混合和裕祥回报债券A,使其在管规模从去年底的371.80亿元跌至目前的39.3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林虎在上述两只产品的任职年化回报率为-9.43%~0.54%之间。
除了易方达基金,还有不少基金公司的百亿明星基金经理也在“瘦身”。
今年年初,信达澳亚基金的冯明远先后卸下信澳匠心臻选、信澳先进智造、信澳核心科技等3只基金,管理产品数量减少三分之一;前海开源基金的曲扬则卸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管理规模从2022年年底的281.79亿元降至目前的237.37亿元。
9月28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葛兰卸任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两只宽基的基金经理。调整之后,“医药女神”葛兰手头管理的基金产品数量从5只减至3只,而医疗主题的基金仍然保留。
有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卸任两只宽基产品,医疗产品仍然保留,这其实是好事,未来能更聚焦。
葛兰卸任的两只基金在其因医疗主题基金成名后才接手,自其上任以来,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的业绩走势不尽人意,其任职年化回报率均低于-11%。
某基金公司研究发展部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在市场周期轮动之下,部分曾有亮眼业绩的“顶流”表现不再亮眼,显示出投资体系的“过季”,公司自然可能会重新调配资源,由更适应当前市场的“应季”的基金经理来管理。
对于明星基金经理业绩不再亮眼的原因,其表示,一是市场有各种各样的周期往复变化,如成长股vs价值股、科技股vs消费股、小盘股vs大盘股等;二是近两年市场对公募基金抱团股的态度发生了从追捧到远离的变化。
“从2017年开始,公募基金抱团股获得市场青睐,特别是2020年之后,公募基金抱团股达到前所未有的市场追捧状态,直到2021年春节前达到顶峰便开始走下坡路。而从去年开始,特别是今年,公募基金抱团股逐步走向另一端,甚至有些成为被抛弃的对象。所以整体来说越是公募基金重仓的股越走得不好,这也导致在公募基金抱团时期成名的基金经理面对与其所擅长的相反的市场环境,自然业绩会有所下滑。”上述基金公司研究发展部负责人说。
公募“造星”一拖多,未来转向团队化
“瘦身”能让基金经理更加聚焦和专研自己手头的产品,也能让产品在应季基金经理手中有更好的表现。而今年以来,“清仓式”卸任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时代财经据Choice数据统计,今年已有33名百亿基金经理卸任所有在管产品,超过去年全年,其中不乏基金公司的“一拖多”的主力军。
今年5月和7月,蔡嵩松分别卸任诺安创新驱动混合(A/C)和诺安优化配置混合(A/C),随后在中秋时节进行“清仓式“卸任,或为其离开诺安基金做铺垫。据财联社报道,蔡嵩松下一站将转战私募。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一季度末,“一拖五”的蔡嵩松总管理规模为331.33亿元,占同期诺安基金总管理规模(1755.96亿元)的18.87%,是诺安基金的规模主力。
与循序渐进式“清仓”不同,有的顶流经理选择一次性“清仓”。
邬传雁因工作安排自2月20日离任泓德基金副总经理,并自2月21日卸任在管的泓德远见回报等6只基金产品。据Choice数据,邬传雁2022年四季度末总管理规模为201.43亿元,占同期泓德基金总管理规模(669.74亿元)的30.08%,也是公司的“中流砥柱”。
上述行业“顶流”或公司“顶梁柱”的出现,离不开基金公司对“造星”的热爱。光环之下,明星基金经理在管的产品更容易获得基民的追捧。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2014年起频繁出现明星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
蔡嵩松在2022年接管两只迷你基后,晋升为“一拖五”选手,其接手后的诺安优化配置基金规模从2022年7月不足200万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末的2.99亿元,资产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基金公司一二十年前就开始热衷于打造明星基金经理让其产品变得好卖,这也成为他们的长期策略。”上述基金公司研究发展部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对于任何行业,打造明星产品都是一个捷径。
虽说明星基金经理“一拖多”能让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扩大,基金经理也能因此获得更多的管理费用和收益,但过于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时会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对公司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健康的。
上述基金公司研究发展部负责人表示,作为公司掌舵者,在管理上需要平衡发展,培养更多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以壮大平台;当公司出现“明星”时,不要太过推波助澜,尽可能让自己不被“明星”所绑架,公司如果能依赖不同类型的基金经理,其中也包括当前还默默无闻的新人,那么它可以行稳致远,在不同时期都能有较好的业绩表现。
同时,亦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伴随行业加速“去明星化”,未来更多公募基金管理人将转向团队化发展,更加注重积累、提升、传承核心投研能力,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金融界)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