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杨卓卿
8月21日,标普全球评级表明,中融信托公开发行的几款资管产品在到期后发生贷款逾期兑现,引起销售市场忧虑,此次事件产生的影响很有可能蔓延到更大范围金融行业。先前,外部猜想中融信托第二大股东中植集团根据集团旗下财富公司,面对投资者公开发行的一些产品已经出现了没法兑现的现象。
标普全球评级觉得,发生压力资管产品仅供参考全部金融体制的一小部分财产,事情危害向更大范围商业银行传染的风险性比较有限。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钟逸然表明,“我国信托行业还在持续市场销售潜在性保证金账户产品,这也是2018年监管部门改动资管业务管理条例至今被清理整顿的举动,很有可能来源于监管部门可以延长信托行业撤出某些新产品的缓冲期”。
2020年至今,遗留下来的影子银行经营规模(比如股权融资类投资理财产品)已经从最高值降低近一半至3万亿,相对性中国银行体系内近400万亿财产来讲仍然比较小。
2018年上线的理财新规重新定义了投资管理公司容许发售的产品类型,这也使得领域脱离了一些高危操作控制商品。理财新规还明确了投资管理公司无法保证盈利,投资人须担负投资亏损带来的损失。
标准普尔强调,期货公司清除违反规定工具的使用速率通常比较慢,或者由于她们赢得了缓冲期来撤出一些产品类型,“对于我们来说期货公司仍可能面临向顾客偿还积极企业型融资类信托商品压力”。
据新闻报道,中融信托贷款逾期兑现的产品和“保证金账户”产品相关。这个工具聚集了来自各式各样投资理财产品资金,并且用新卖出商品所得的资产来偿还老旧的商品,而该类作法都是理财新规所明令禁止。
截止到2023年一季度,信托业的房地产业杠杆比率已经从2019年高峰时段的2.9万亿元(管理方法总资产的13%)降到1.1万亿(管理方法总资产的5%)。
“大家所看到的是信托业取缔违反规定新产品的序幕。”钟逸然表明。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