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1 日,华夏、易方达等基金公司以及中信、招商等券商纷纷出手自购权益类公募基金,截止发稿,已有 15 家机构合计自购 9.5 亿元。
相关公募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此次“自购潮”是对 8 月 18 日证监会一揽子措施的回应,机构自购更多是在响应监管号召。
公募、券商出手,合计自购 9.5 亿元
8 月 21 日,多家公募和券商官宣自购,用真金白银买自己。截至发稿,已有鹏华等 12 家公募以及中信证券等 3 家券商官宣自购,合计自购金额 9.5 亿元。具体而言,12 家公募分别是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中欧基金、南方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华商基金;3 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资管、招商资管。
在出资额度上,券商资管出资整体高于基金公司。12 家基金公司中,华商基金自购 8000 万元,其余 11 家清一色自购 5000 万元。而券商出手则更为“大方”,中信证券自购 1 亿元、国泰君安自购 2 亿元、招商资管自购 2000 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 10 月也曾出现自购潮,彼时多数机构出资上亿,而本次自购资金“腰斩”,多数基金公司仅自购 5000 万元。诸多基民也在股吧中也对自购金额产生质疑,“不如前几次的自购力度”。
在自购产品的类型上,以权益类公募为主,也有公司自购旗下 FOF 和集合资管管理计划。在自购的持有期上,多数自购公告中并没有明确表示,仅富国承诺至少持有 1 年以上、招商资管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 6 个月。
自购或出于监管要求
自购是资管机构的常见操作,iFinD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1 日,年内已有 74 家基金管理人出资合计 34.26 亿元自购旗下产品。
通常而言,基金公司自购有两点原因,一是新基发行冷淡时,用真金白银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二是在行情不佳时,自购也不排除有“抄底”之疑。但相关公募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此轮“自购潮”还有政策的加持。
8 月 18 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编辑问,会上公布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提到,要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要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这两点活跃资本市场的措施与本次公募加速自购,且自购类型皆为权益类产品不谋而合。
上述公募人士向蓝鲸财经透露,此次“自购潮”更多缘于监管要求,响应监管号召。
在消息面上,多家参与此轮自购的基金公司表示看好后市,当前市场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中欧认为,当前资本市场估值、情绪、投资者行为也呈现较多偏底部特征,结合宏观基本面在政策逆周期调节后的自发波浪式修复,中期有望持续向好,当前市场已具备较好的中长期配置价值。汇添富则认为政策利好将让经济“回暖”,预计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进一步回升。
在数据面上,目前 A 股整体 PE(市盈率) 为 17.0 倍,处于历史 30% 分位;中证 500 指数 PE 为 22.5 倍,处于历史 14% 分位;创业板指数 PE 为 30.6 倍,处于历史 3% 分位。这说明,A 股已处于中长期价值配置区间。
自购意味着“触底”吗?
自购行为在基金公司中很常见,但是像这类高频的集体出手自购较为少见。上一次此类高频的集体自购可以追溯到 2022 年 10 月 17 日,彼时上证指数回调至年内底部区间,跌破 3000 点大关,易方达、博时等 13 家基金公司同日发布自购公告,累计自购 11.5 亿元。10 月底上指以 2885 点触底,后迅速回暖,11 月上指单月上涨 8.91%。
据统计,过去十年我国公募基金共出现 6 波较大的自购潮,分别是 2012 年经济遇下行压力阶段的自购潮、2015 年高杠杆下的股市大幅回落阶段的自购潮、2018 年贸易战事件冲击 A 股阶段的自购潮、2020 年疫情影响阶段的自购潮和 2022 年强预期与弱现实下的两波自购潮。
蓝鲸财经发现,上述 6 次自购潮都出现在市场低迷甚至是接近底部的时点。专业人士也表示,大额且密集的自购往往出现在市场的底部位置。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历史上看,基金自购潮通常发生在估值底部区域,一般自购潮 1-2 个月之后,市场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行情,如 2020 年 2 月、2022 年 3 月和 10 月。”
华宝证券统计分析 2012 - 2022 十年间的公募基金自购发现,从权益型基金自购组合的回测结果看,每波自购潮中权益基金组合表现明显好于比较基准,具备超额收益优势。且除了受到市场系统性影响的今年之外,其他自购潮均收获了绝对收益。基金公司对普通股票型和高权益仓位混合型基金的筛选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把握标的特征并最终选择优秀、合适的标的进行自购。
也就是说,自购基金的长期收益优于短期收益,但并没有明确的规律。专业人士称,基金公司在当前行情下开展自购对市场提振信心有一定作用,但持续性和效果需要观察。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这一行为,避免盲目跟风。
截止 8 月 21 日收盘,三大股指集体下挫,均跌超 1%。其中,上证指数跌破 3100 点,创业板指跌破 2100 点创下三年新低。
(来源金融界)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