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2日,南京迎来了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本届大会以"共筑创新,同享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推动全球6G标准共识的形成,并促进全行业的协作共创,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创造。
2025年被视为6G标准制定的关键起点,全球统一标准的推进将进入重要阶段。随着6G从设想逐步走向实践,其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已正式提出,中国也即将开始6G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6G不仅将通过性能提升和能力增强实现与多样业务场景的融合应用,还将构建包括卫星、无人机在内的天地一体化弹性定制网络,为现代社会数字化生态系统奠定基础,并赋能千行百业。
今年,"全球6G技术大会"更名为"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将关注焦点拓展到未来产业生态。多家机构如三大通信运营商、紫金山实验室和东南大学等在大会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紫金山集团的展台展示了其6G Cell-Free技术,该技术采用无蜂窝式设计,打破了传统蜂窝通信小区架构,使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达到十几公里。通过多个基站同时服务一个用户的方式,实现了基站协同服务。
南京江宁区的一处无人机物流测试场展示了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应用场景。现场布置了地面站、无人飞行器和数据处理中心等设备,演示了如何利用5G/6G混合组网技术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导航与高效通信。
在标准制定方面,多位专家强调了统一的重要性。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指出,当前6G标准刚刚启动,尚未完全确定其使用方式和技术细节。因此,业界需要首先在概念和认知上达成共识,明确6G网络的服务对象与市场需求,确保技术能够切实落地应用并创造社会价值。
邬贺铨认为,在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中,从4G到5G实现了全球统一标准,有效降低了产业链成本。但在6G时代,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化,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他呼吁业界加强沟通,尽可能凝聚共识,推动标准统一。
在应用层面,闻库表示,随着6G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当前5G垂直应用中的痛点,并将其作为设计6G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6G与5G在应用场景上的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专家徐景认为,虽然5G已经显著提升了普通用户的上网体验,但在产业应用方面仍存在不足。这并非因为产业没有需求,而是现有技术尚未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需要时间,从研究到产品部署再到用户普及都需要持续努力。因此,6G的发展不仅要解决5G未尽的问题,还要引入新的亮点,如天地一体化、通信感知一体化以及"通信+AI"等创新方向。
在应用推广方面,如何确定服务对象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易芝玲指出,6G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跨行业协作的挑战。需要将千行百业的需求纳入考量,并借鉴5G建设的经验,制定可大规模重复使用且足够灵活简洁的解决方案,让更多企业能够实际应用这些技术。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