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此外,广东、山西、湖北等多地证监局也召开了并购重组座谈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并购重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
上市公司致力谋求第二增长曲线
上海证券报编辑梳理公告发现,企业自身并购重组交易正持续回暖。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来共6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同比增长22.45%;共155家上市公司披露最新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同比增长74.16%。从审核端看,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来上交所新受理项目从受理到过会、从过会到注册平均用时分别为64天和19天,时间较2023年新受理项目的121天和39天明显缩短。
开源证券表示,在预案数量大幅增长、审核效率显著提升及并购案例持续创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并购重组市场正愈发活跃,有望迎来新一轮高质量产业并购潮。
从近期案例来看,并购重组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硬科技”企业并购活跃。芯联集成披露重组预案,成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单收购未盈利资产的方案;捷捷微电整合芯片设计和晶圆制造资源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航电测收购成飞集团注入航空装备整机及部附件研制生产业务……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向“新”而行,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央国企重组频现。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打造船舶第一股;华电国际拟购买华电集团多项发电资产,优化能源业务结构……央国企用好并购手段把握战略时机,助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创新型”并购不断涌现。跨界并购方面,百傲化学拟跨界并购半导体设备公司;双成药业拟并购奥拉股份,跨界芯片领域;四川双马拟控股深圳健元,跨界进入多肽原料药赛道……此外,还出现了“蛇吞象”“类借壳”“A吃H”等案例,比如,光智科技拟收购先导电科,汉嘉设计拟收购伏泰科技51%的股权,美埃科技拟收购港股公司捷芯隆并将其私有化等。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政策周期下,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具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产能出清、优化市值管理和促进股权财政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并购重组,企业有望谋求第二增长曲线,优化经营效率、整合优质资产,推动产业链升级,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纵向整合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活跃并购重组不等于放松监管
活跃并购重组并不等于放松监管,针对“忽悠式”重组、高估值等,监管部门提出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并购六条”提出,严格监管“忽悠式”重组,从严惩治并购重组中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深交所此前发布的《并购重组专刊》提出,摒弃“高承诺、高估值”的定价模式,加强对盲目跨界并购及“重组套利”现象的监管,并提醒交易各方关注定价公允性和突击入股等问题。
长城证券认为,“借壳上市”的并购重组行为失败概率可能较大。今年4月,新“国九条”就已经提出要对“借壳上市”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并购六条”又进一步强调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从导向上来看,“借壳”行为并不满足优化上市公司质量的条件;从以往经验来看,“借壳上市”的案例当中符合本轮政策支持方向的少之又少,在未来的趋势当中,这种行为的成功概率并不高。
在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看来,在本轮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政策引导的重点方向包括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纵向并购整合,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同时,支持传统行业和头部企业的横向并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跨行业跨部门的并购重组数量有望增加。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