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明超
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行业繁荣已成为机构布局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根据《上海证券日报》编辑了解到的情况,行业繁荣的复苏和“出海”预期的风电行业引起了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根据2023年第四季度公开发行基金的最新披露,一些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购买了相关目标。
2023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由于招标量和装机量明显低于市场预期,风电行业经历了剧烈调整。但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风电市场的重启势头已经确定。随着江苏射阳、大丰等项目的启动,广东阳江、青州基地项目的推进,项目端进度明显加快,风电行业的繁荣开始复苏。
华南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经理表示,以海上风电为例,由于海上审批、环境保护等因素的限制,江苏和广东的安装势头受到抑制。随着新一轮海风项目的启动,预计2024年将是风电安装的新年。
根据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2023年全国风电公开招标容量为63.3GW,同比下降32%,但2023年全国风电批准容量为67.3GW,同比增长60.6%。在批准容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招标量大幅下降,预计2024年上半年风电将迎来交付和招标的双重繁荣。
国投瑞银基金经理施成认为,虽然2023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风电行业因招标量和装机量明显低于预期而遭遇剧烈调整,但在短期需求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供给侧没有问题。由于国内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预计未来将获得更多的海外订单,风电行业“出海+远海”的长逻辑是清晰的。
从“出海”的角度来看,由于早期投资能力和产能问题,欧美本土企业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预计2025年欧洲市场将出现明显的供需差距,预计国内企业将获得更多订单。
上述私募股权基金经理表示,随着海上风电向深海的推进,对海缆、海桩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一方面,对于深海产品的升级,海缆的单位价值将会增加;另一方面,零件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根据最新披露的公开发行基金2023年第四季度报告,国有投资瑞银行业升级两年持有期基金去年第四季度购买了相关风电目标。截至去年年底,该基金的重仓股包括东方电缆、泰盛风能等。
根据机构调查,1月4日,光宝基金、嘉实基金、银华基金、泰康资产、华泰证券等机构对节能风电进行了调查。公司表示,受仓储配置、廉价互联网接入、市场交易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项目收入水平将承受一定的压力。公司将采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运维水平、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电力交易等手段,进一步挖掘潜力,努力应对挑战。未来,公司将重点关注陆地和海洋,全面布局国内外风电项目,不断扩大非限电区域容量,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上市公司的最新趋势来看,尽管过去一年的投标低于预期,但许多公司仍在扩大产能,专注于长期需求。例如,江苏射阳单管桩厂、江苏通州湾导管架厂、广东揭阳导管架厂、广东汕尾导管架配套厂已投入使用。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国内海风水下基础年产量将超过200万吨,海风电总产能将超过250万吨。
龙头海缆公司的东方电缆也在增加布局。公司在浙江有基地工厂,可覆盖杭州湾大湾区市场,在广东建设阳江超高压海缆南部工业基地,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市场。该基地将于2024年底竣工投产。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