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毅
一般来说,无论所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如何不同,无论生产商品的具体形式如何不同,归根结底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结果,这些人类劳动都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产品中这种物化没有区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初提出了这种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其经济思想是:“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关系既不是土地,也不是资本等生产数据,而是平台、内容、场景和流量。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与过去的传统生产关系有很大的不同。面对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如何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创造、经济循环和经济周期规律?这是《软价值经济学: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逻辑》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软价值。软价值是一种以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为主的劳动价值理论,不依赖土地等传统生产资料。软价值经济学从物理和哲学的角度阐述了数字经济在商业模式和社会管理中的价值创造、价值运动、经济周期、财富流动和分配以及这些新经济规律的实际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公众看到的经济学不同,这本书的作者既有丰富的经济学家,也有年轻的物理学家。因此,本书在传统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整合了量子理论、信息理论等前沿物理基础,提出了“物质信息一体化发展理论”,并对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背景下的数字经济2.0时代的经济周期和企业创新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和探索。
以往的经济学作品大多是从经济学本身的理论角度推断出来的,而这本书的作者则是从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的。从作者提出的软价值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物质信息融合发展理论”可以看出,软价值经济学的思想起源是从新的哲学基础上解释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创造原则。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哲学基础不仅是理论的根源,也是深刻理解经济理论的路径。从哲学来源分析经济理论无疑更具渗透性。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作者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软价值经济学,这表明作者试图通过构建哲学框架来从更深层次分析数字经济问题,这是值得称赞的。
在数字经济领域,信息世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物质世界共同构建了我们的宇宙,就像量子世界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一样。在数字经济中,物质和信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演变。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创新函数、软价值函数、叙事体验价值等原则。价格既不是影响数字经济生产的关键因素,也不是影响消费的核心因素,因为许多平台和数字产品可以让客户长期免费使用。面对大量的免费信息商品,有时巨大的投资只能带来少量的产出,甚至为零。这些新规则的发现与人们通常学习的宏观和微观经济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领域,传统经济学的经典分析工具,如需求函数和供应函数,在许多情况下已不再适用。
目前,对数字经济的一些研究还没有深入到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中,即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规律、数字经济的循环规律、数字经济的周期和数字经济的财富流动规律。例如,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和企业管理中,成本、价格、利润是经典的微观经济基础,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领域,生产不是中心,成本和价格不再是分析的起点,企业利润的前提不是单一产品价格超过生产成本,企业利润也可以有平台实现、内容实现、流量实现等价值实现渠道。这些可以超越价值路径,使许多平台或产品价格可以低于成本销售,甚至可以长期免费用户,这种模式在传统经济中是不可想象的,根据现有的政策体系,价格低于成本销售是倾销行为,但在数字经济中是正常的,根据这种情况,许多现有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因数字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经济周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数字经济时代,来自数字的各种产品的价值都超出了传统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需价值论的解释能力。传统经济的循环是以生产为中心,形成了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闭环。然而,数字经济循环并不遵循传统模式。它首先需要一个平台,这是软价值创造的起点;其次,应该有内容或产品。内容是软价值创造的核心,然后必须有体验价值、场景价值、流量价值等;最后,有一个通常的商业模式。大部分数字经济产品都可以免费提供,价格不再是市场机制的中心。平台垄断更多的是由数字经济参与者的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传统经济中的规模效应、政策或技术优势。
经济学的生产函数也面临着数据这一新要素的挑战。在数字经济中,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重要,这导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将数据纳入生产函数?若纳入,是否符合经济学规范?如果不包括在内,如何反映数据的贡献?在经济实践中,如何估值数据资产,如何交易,如何纳入资产负债表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此外,现有的评估、财务等系统标准还没有对数据资产设定具体的操作标准和规则。
财富分配理论也受到了挑战。在传统经济中,我们关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财富分配。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研究平台、创作者、流量和数据元素之间的新财富分配关系,近年来知名网络主播只依靠直播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他们掌握了流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平台的发展,财富分配关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关系。
作者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周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新周期已成为影响数字经济周期的最重要因素,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的出现,将促进经济进入上升周期,创新的停滞或下降可能导致经济进入下降周期。参与者的热度系数、企业家的创业高潮、年轻人的增加等因素都标志着经济进入上升周期,而创业低潮、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表明经济进入下降周期。此外,数字经济的经济周期将从最初的制造周期发展到引领制造周期波动,最终引领物质经济的运行周期。
如果软价值经济周期取决于“创新的集中出现和退潮”和“参与者的热系数”,那么如何从新的实践角度把握这些经济周期规律,找到新的宏观政策杠杆和工具呢?在这方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未来经济结构可能会越来越“软化”,20%的人口或行业将创造80%的经济成果,这无疑对传统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改善软环境,培育软资源,帮助硬产业提升软价值,让更多的企业像海尔一样转向软制造将是一个重要课题。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是对数字经济的深刻理解。
先有公众价值,再有盈利模式
软价值的创造也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价值创造。软价值经济学还揭示了一些新的宏观经济规律。在数字经济中,平台成为循环的起点,内容和产品为载体,流量为价值信号,体验为软价值升级,场景为软价值的交汇点,实现为整个数字经济循环的前提。
作者认为,实现是软价值经济的可持续条件。在这方面,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有很强的一致性。毕竟,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基于经济逻辑,主要目标是实现收入最大化。一般来说,实现是软价值生态循环的后环节。“先有公共价值,再有盈利模式”是软价值实现的一般规律。许多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都是这种模式。先烧钱形成公共价值,站稳市场地位,再逐步探索盈利模式。在此过程中,平台建设、产品开发、流量创造、场景创新、叙事体验提升都需要资金投入。因此,无论实现时间有多长,无论实现路径有多曲折,实现始终是软价值经济的可持续条件,可以认为是数字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最后,我们回到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指出,如果抛开商品体的使用价值,商品体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里提到的劳动不是指反映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有用性质的具体劳动,而是指共同的人类劳动,即抽象的人类劳动。无论是传统经济依赖于土地和资本的劳动价值,还是数字经济的创新劳动,其本质是抽象的人类劳动,无论是传统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是人类劳动的经济价值,所以提高劳动的经济价值,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个人。
对立统一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解释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软价值中的“软”与硬道理中的“硬”在文字意义上是对立的,但在哲学意义上是统一的。因此,了解数字经济的软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掌握硬道理,以便更好地迎接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