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圆满落幕。本次会议吸引了千余名产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储能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展会期间,主论坛和分论坛场场爆满,多个参会嘉宾因未能提前预订座位而全程站立参与讨论。在展区现场更是人潮涌动,意向客户络绎不绝,充分展现了储能行业的蓬勃生机。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4.66GW/176.45GWh,同比增长显著,功率增长和容量增长率分别高达131.86%和163.8%,首次超过传统抽水蓄能技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在会上指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进,新型储能已成为构建现代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多元化技术路线齐头并进。
从2024年的市场情况来看,锂电池储能依然是主导力量,同时压缩空气、液流电池和飞轮等新型储能技术也在快速推广应用。多个大规模项目已开工建设,包括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以及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分会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25年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多位行业专家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新型储能将在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崔剑等多位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尽管当前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商业模式尚待创新突破,产业链协同性有待提升。阮鹏副总经理强调,未来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环节的优化升级,以满足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和能量存储的多样化需求。
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多位企业家表示,当前市场正在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机制转变的关键阶段。王泽深会长建议,在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区域电网结构、调节能力以及消纳空间等因素,采用系统性思维破解发展瓶颈。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