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宋薇萍 柴刘斌
5G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5G-A的商业化道路仍在探索中。6G发展到什么阶段?轨道的前景如何?在2024年全球6G发展会议上,工业、大学、研究、国际组织等专业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1月13日,以“奋进新征程——俯瞰6G标准前沿”为主题的2024年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松江区举行。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齐聚一堂,探讨2030年及未来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际标准化等。,促进6G关键技术和架构成果的全球共识,促进全球6G统一生态建设。
工业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6G作为未来10年世界上最重要的综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将引领数字、网络、智能、绿色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5G-A实践中,6G当发起了
无处不在,信号覆盖灵活,性能更加机密稳定,空地应用场景翻了一番。这是3GPP SA主席Punetetet Jain提到的6G优于5G的一些特点。他认为,这些特点将成为推动6G发展的潜在动力。
“对于未来移动通信中空接口的创新,我们期待通过人工智能准确匹配信道,了解业务。优化波束的重量和方向,以提高效率。同时,创新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架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贺泉说。
“我们希望在2025年3月进行第一次3GPP 6G研讨会,建立6G研究和6G标准化工作。”Puneet Jain介绍了6G标准的制定进度,并表示Rel-21时间表最迟将于2026年6月敲定。
据了解,Rel—21是标准化6G工作的正式开始,预计将产生第一个正式的6G技术规范。3GPP仍处于Rel-18阶段,Rel—19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发布。
会议还发布了“全球6G创新发展合作倡议”。倡议内容包括:共同推进6G代际创新发展,共同塑造6G智能服务范式,共同制定全球统一的6G标准,共同深化6G技术测试,共同构建6G合作新模式。“面对未来,IMT—2030(6G)推动团队愿与全球产业各方携手共进,共同推动6G创新发展,共创6G美好未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
6G生态需要系统建设,也需要千行百业的赋能。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对6G标准制定了建议和建议。
吴认为,6G包括包容性、泛连接、可持续性等多维目标,公共刚性需求难以与同一网络架构和频段的利基需求兼容。6G终端应多样化,6G网络服务应以刚性需求为基础,为刚性需求应用提出合理的标准。
中国移动副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认为,在6G发展过程中,挖掘和判断商业价值非常重要,这与网络未来的发展路径和节奏有关。她建议6G发展应考虑5G实践中的痛点和新兴业务需求,加强业务研究,特别是通过指导标准设计业务端到端流程。同时,加强系统性,加强不同标准组织、不同工作组的协调,实时开放业务研究、整体效率和跨架构。此外,加强上界、域、层系统设计的简化协调。
空地一体化大有可为。
站在科技前沿的人会看到什么样的6G风景?编辑从华为、ZTE、创远信科等公司的展位上找到了答案。
在创远信科的展位上,编辑看到了一个方形的黑匣子。其中,张贴“110GHz”字样的机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这是公司生产的中国领先的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为1MHz至110GHz,用于6G、测试毫米波等。
创远信科董事长冯跃军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测试将走向毫米波、大带宽、6G移动通信和空地一体化,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近年来,公司继续增加R&D投资,全面开展6G和毫米波通信测试技术的研发,积极布局6G测试。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6G技术储备,增强长期核心竞争力。
陶润半导体展示了多种芯片,长宽约1厘米的“薄片”背后蕴含着强大的“核心”动能,有助于6G的发展。陶润半导体秘书马悦表示,目前公司开发了射频收发芯片、400G&800G光通信DSP芯片、高性能ADC芯片等关键产品,填补了一些国内空白,逐步实现了中国通信设施的大规模应用,帮助通信产业链进一步实现独立可控和6G发展愿景。
中信移动带来了以用户为中心的6G端到端技术验证平台。据报道,针对未来Sub-7GHz频段分布式精确同步6G超大型MIMO技术的部署需求,中信移动开发了以用户为中心的6G端到端技术验证平台。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充分保证网络的连续覆盖性能,有效提高系统容量。
首先为6G相关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与行业一起探索潜在的应用市场。这已成为许多参展商的共识。与此同时,大多数人表示,目前,各种技术仍在发展中,6G必须走向系统发展,才能实现空地一体化的网络集成。
人工智能增亮6G发展背景色
在众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演讲中,AI与6G高频结对。
“人工智能将成为6G发展的背景,成为创新的关键增量。”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席文库认为,6G的成功集中在终端上。6G终端将以人为本,提供智能信息服务。6G不仅要追求技术性能的飞跃,还要关注技术性价比,需要开发6G来满足市场需求。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表示:“我经常被邀请讨论5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回顾过去,许多5G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问题也在6G上建立起来。”。6G具有高速、低延迟、高密度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在6G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应用可能迎来颠覆性创新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和6G如何携手成为未来创新的引擎?
吴认为,现在人工智能很热,人工智能需要与6G相结合,6G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例如,基本的大型模型本身可以用于6G,特别是智能客户服务,以及一些供应链管理,也可以在网络规划和优化中开发一些场景模型。
“智能水平对能源效率、网络速率和用户使用感知都非常好,这是人工智能对6G的授权。另一方面,6G也为通用人工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6G为人工智能的使用提供了计算服务。”文库说,6G是否好取决于终端。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