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业期待进博会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编辑 宋薇萍 温婷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启“凿空之旅”,书写了“丝绸之路”的传奇;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和平与友谊,交流了文化和技术,增进了相互认同和了解;40多年前,改革开放如春雷乍响,激发出中国无尽的活力与创造力,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正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11月5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开幕,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00家企业共聚一堂,共谋发展,续写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华章。
“深耕中国67年,蔡司有幸成为中国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的腾飞,更亲身经历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关键时刻。中国这片广袤的创新舞台,以其灵动的创新空间和充沛的技术人才储备,为蔡司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驱动力。”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深深感怀于开放的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为中国”,进入中国市场50多年,日产汽车已把中国市场视为公司最核心的市场之一,持续不断地将最新的技术、标准和产品带给中国市场和消费者,见证和参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山崎庄平说,公司持续加码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2024年日产汽车全资收购原联盟创新中心(上海),成立日产(上海)研发中心,彰显了公司在中国长期耕耘发展的决心。
过去六年,进博会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各种“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生动故事不断涌现。
作为第七届进博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世界开放报告2024》将重磅发布。它将通过精准编制世界开放指数,全景描绘过去一年世界开放大势,度量各国开放的进与退。
回首过去一年,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依旧蹒跚,全球范围内扩大开放与闭关内顾的两股力量持续拉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尽管如此,推动开放的力量也在不断聚集,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同强劲的东风,为世界开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照亮前行道路的永恒灯塔,为开放之路指明方向。
——“数字”脉动愈加有力。数据的价值在于流动和共享。2023年全球数据市场平台交易量达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预计2028年将达32.66亿美元,2024年至2028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2.3%。全球数字开放合作更趋活跃,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测算,2023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速达8.5%,占全球服务进出口的比重升至56.8%。跨境电商平台迅速崛起,海外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化以其独特的力量,成为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一抹亮色。
——“绿色”引领日渐凸显。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合作持续向前推进,绿色产业在各国宏观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主要经济体绿色转型提速,截至2023年末,140多个国家已宣布或正在考虑实现“净零目标”,覆盖近90%的全球排放量。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近50%,是过去20年来的最高增速;全球低碳能源投资激增17%,氢能投资增长两倍,碳捕获和储存投资翻一番;全球绿色债券销售额增长超过10%,达4923亿美元。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开放共识正在凝聚,全球性解决方案将加快形成。
——“服务”开放更为突出。目前,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3,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增速远高于货物贸易。2023年国际航空连通性(全球航班频率)增长28%,全行业国际客运量增长41.5%。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在震荡中下行,显示服务业在波折中扩大开放。2023年世贸组织收到的包含服务业的区域贸易协定通报,占当年新增总数的75%。服务业的开放涉及更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交往,更能破除思维固化的藩篱,其进虽难,但其益无穷。
——科技之力蓄势待发。新质生产力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就像帆与风,帆借风力,乘风而行。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大潮流。各国在绿色低碳、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2011年至2020年,全球有149个经济体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开展基于学术论文的科研合作。2023年被很多人称为“人工智能元年”,GPT系列模型的出现带来一系列重大变革,它需要海量的数据进行持续学习,开放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带有鲜明“开放”特性的新质生产力,将汇集各方开放智慧、塑造未来科技,构筑合作基石,助力世界经济起飞。
积开放之微光,汇合作之伟力。聚而成炬,照亮大同之途。中国始终秉持“言必信,行必果”的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对外开放落地开花。进博会,就是最好的见证。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