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浅语)自从2020年8月首次发表以来,“一种云原生软件开发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历经多次更新优化,现已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实践应用。作为中国软件开发专家周柳鸿的创新之作,该平台以Kubernetes为核心底座,深度融合了CI/CD流水线、服务网格及GitOps等云原生技术栈,通过声明式API实现基础设施与应用的自动化编排与治理。其内置的智能调度引擎支持跨集群、跨云环境的资源动态分配与弹性伸缩,结合智能驱动的根因分析与混沌工程能力,显著提升了系统的高可用性与容错性,帮助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实现了从传统IT架构向云原生架构的平滑迁移。其中,北京一家软件公司作为首批应用该平台的企业,将其引入核心业务系统,以提升软件交付效率、增强系统稳定性并优化资源利用率。在这些年的应用中,该公司成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产品交付周期大幅缩短,核心数字土木软件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也连续三年走高,并顺利承接了多个国家级工程软件的定制开发项目,成功帮助企业顺利转型为土木工程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而这,也只是周柳鸿众多贡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身为福州微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福州微桔”)的技术总监,周柳鸿始终站在技术革新的前沿,不断探索与实践,将前沿的自动化深度融入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中。去年,随着公司电商SaaS平台业务版图快速扩张,技术研发与售后服务体系间协同效率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为打破部门壁垒、统一技术语言,福州微桔正式成立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小组,并委任周柳鸿担任组长。面对SaaS平台研发流程错综复杂、中小商家需求千头万绪的现状,周柳鸿带领团队深入客服、实施、运维等一线部门,收集商户建站过程中的痛点超百条;同时与技术骨干反复研讨,将电商模板、订单系统等核心模块的技术需求拆解至原子级。在此过程中,她主导建立的“需求-立项-研发-测试-监控”闭环模型,将技术标准与商业目标深度绑定,确保每个规范都能精准解决实际问题。周柳鸿强调:“制定标准只是第一步,让标准落地生根才是关键。”于是在标准体系完成后,她立即投身SaaS平台的搭建,将纸上规范转化为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如今,该平台已成功服务超千家中小商家,并被业内专家评价为“示范样本”。
除了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周柳鸿还十分重视整个IT产业的发展。她深知,在科技浪潮中,软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愈发严苛,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具备丰富的实操经验。因此,她在担任华夏双创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期间,十分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联络科研机构与企业,主导构建“理论教学-实践实训-项目研发”一体化培养体系,为研究所培养出大批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为IT产业输送了新鲜血液,也显著提升了研究所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成为推动区域IT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她还热衷举办技术讲座和工作坊,分享她在软件行业中的实践经验与心得。她针对软件行业就业中的难点和要点,深入剖析行业趋势,为求职者提供实用的职业规划建议。她指出,在竞争激烈的软件市场中,除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样重要。她鼓励年轻人要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与开源项目,拓宽技术视野,同时也要注重软技能的培养,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综合竞争力。而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正是福州大学所看重的。同时,周柳鸿的高学历和科研成果也十分符合福州大学的高素质人才聘任标准。因此,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决定邀请周柳鸿担任学院的创新创业导师。目前双方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并就具体职责、合作方式及未来规划等细节展开了深入讨论,预计12月将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聘任仪式。这一举措将为软件行业输送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未来,周柳鸿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软件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以软件为驱动力,打破技术壁垒,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