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作为中药重要剂型之一,膏方具有浓度高、体积小、药效稳定、食用便捷等特点,尤适于现代人因虚损不足、劳心过耗、饮食不节所致的亚健康状态;其“以食为养、调理预防”的理念,亦契合今人“慢病早防、内养外护”的健康追求。据智研咨询统计,2023年我国养生膏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60亿元,市场基础庞大。
然而,膏方虽好,却常因操作繁复、个性化要求高,难以融入日常生活;加之“一人一方”的传统模式,致使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原料与工艺成本居高不下。难道良方的“传统”,必与“淘汰”相连?非也。九楚膏滋膏方工厂将传统古法与现代工艺相融合,推出了“5+2五行膏方”系列,让膏方真正得以高效、稳定地普惠大众。
五行为纲,五脏同调,身体需要的是系统呵护
目前,膏滋行业仍处于传统与现代市场相互磨合的阶段,不少企业选择以“大众配方”与“定制服务”并行的折中路径。然而九楚膏滋并未跟随此道,其推出的“5+2五行膏方”,走出了一条以系统化、标准化、维度化为核心的新型产品化路径,将传统膏方转变为标准明确、功能清晰、开盖即食的现代养生产品。
具体而言,九楚膏滋“5+2五行膏方”是一套贯穿人体核心系统的调理体系,以中医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将人体五脏与五行属性一一对应。五行之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相生相克,五行平衡则身体康健,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所强调的多系统协调与平衡不谋而合。基于这一体系,九楚膏滋将产品细分为7款,分别针对不同脏腑及体质,告别笼统滋补,实现精准养护。
例如,心属火,对应“甘麦枣仁膏”,以酸枣仁、小麦、大枣为主材,调理失眠多梦、心慌气短;肝属木,“菊花甘宝膏”以菊花、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辅以人参、黄芪补气,尤其适合熬夜及压力大者;脾属土,“参苓薏仁膏”以人参、茯苓、薏苡仁助力健脾祛湿;肺属金,“橘红杏仁膏”借橘红、杏仁润燥化痰,改善干咳咽干;肾属水,“参鹿欢蓉膏”融合鹿鞭、肉苁蓉等,缓解腰膝酸软与精力不足。
此外,“黄芪阿胶膏”调和气血,可针对面色萎黄、体虚乏力;“决明石斛膏”清热滋阴,适宜肝火旺、阴虚内热者。每款产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注重药食同源,兼顾安全与药效协同,实现对身体的整体调理与精准养护。
由此,九楚膏滋“5+2五行膏方”以系统理论取代零散定制,将人体健康需求归纳为7个明确维度,通过“5+2”产品矩阵实现全面覆盖,既解决了传统膏方依赖辨证、难以规模复制的瓶颈,又通过维度化产品搭建出灵活自主的选择体系。消费者可依体质或症状自选对应产品,在“去定制化”的同时不失针对性,获得清晰、可信、可持续的养生选择,真正推动传统膏方融入现代生活,实现高效、广泛的应用价值。
古法新创,现代提效,做市场缺少的放心产品
九楚膏滋“5+2五行膏方”之所以能够实现系统化、标准化与稳定供应,根本在于其具备完整的现代化制造能力与全链条品控体系。非遗技艺是灵魂。九楚膏滋“5+2五行膏方”的原料源自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的药姑山,在此建设的中医药产业园,是九楚膏滋践行“药食同源,品质担当”使命的具体载体。膏方严格遵循“选、制、洗、泡、煎、秘、滤、收”非遗工艺,历经12小时浸泡使药材充分释放药效,3道煎煮、4次浓缩确保膏体稠厚,武火快速收膏以锁住营养,最终成就每一滴“黑如漆、亮如镜,一拉成丝、滴水成珠,食之无渣,入口绵柔”的优质膏滋。
强大的自主生产能力,则是九楚膏滋“5+2五行膏方”从原料到成品实现高品质的关键保障。其现代化工厂配备了大型提取罐、全自动熬膏设备和无菌灌装生产线,每日能处理5000公斤中药材、产出6000公斤膏滋,膏方保质期长达24个月,既保留了古法膏方的功效与醇厚口感,又大幅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而随着九楚膏滋对膏方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渐深,其在商业模式上也实现了重要突破——开拓性地推出“12瓶起订即可小批量贴牌”合作方案。以往,很多企业受制于供应链分散、生产工艺依赖非标定制以及缺乏规模化品控能力,往往面临着“要么高起订、要么低品质”的局面。九楚膏滋将非遗技艺积淀、规模化现代产能与灵活的商业支持相结合,品牌方仅需12瓶便可启动贴牌合作,极大降低了品牌尝试、市场试水与小批量订货的资金与库存风险。该模式尤其适合初创品牌、中小型健康机构、社群团购、线上达人及县域经销商等轻资产运营客户,真正实现“再小的个体也能拥有自己的产品品牌”。
无论是为个人提供精准的养生选择,还是为创业者搭建平台,九楚膏滋“5+2 五行膏方”都在用贴心的设计和扎实的品质打动着大家。其让中医养生不再晦涩难懂,让膏方变成了日常可及的养生好物,这才是对“以食为养,以膏扶正” 理念的真正践行。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