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赋能教育,以初心点亮未来。2025年4月8日,江苏云劭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南大学时空大数据研究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正式签署《AI大模型赋能个性化教育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推动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学习,标志着校企双方在“AI+教育”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签约仪式现场
学术高地与产业先锋的 “双向赋能”
签约仪式由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春教授主持,他指出:“此次合作将加速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教育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王凤肆院长、云劭博董事长魏相乾等双方领导及核心团队出席。合作聚焦“AI大模型”“学科知识图谱”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三大核心领域,整合河南大学在时空数据分析、多模态信息融合等领域的学术积淀,以及云劭博在教育场景实践中的技术优势,共同打造垂直学科大模型与智能教育平台。
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春教授
"这是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双向奔赴。"云劭博董事长魏相乾先生在致辞中强调。云劭博作为教育智能技术先锋企业,专注于教育智能技术落地的创新,自2016年创立以来,始终以“用科技为教育减负增效”为使命,响应国家“公平而有质量的普惠教育”号召,致力于通过Al技术重塑教育场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魏相乾先生感言:30亿条真实学习数据与顶尖学术成果的融合,将催生真正服务中国教育的 “AI 方案”,打通 “实验室技术” 到 “课堂应用” 的转化通道,破解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并存的难题,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江苏云劭博智能科技董事长魏相乾
技术赋能教育普惠实践
云劭博CTO刘建锋展示了AI大模型赋能"知识图谱-学情诊断-个性推荐"的技术闭环:智能教研中台实现"千校千面"自主学习设计,学情诊断系统提升学习效率超40%,纸屏联动技术联动家、校内外场景。目前其系统已覆盖321个市1940个县区,累计生成1.07亿份学案,受益学生超125万。刘建锋指出,云劭博技术壁垒在"数据+算法+场景",融合时空大数据研究院的合作项目将研发Al大模型,计划在一年内实现全国用户使用Al生成"一校一本,千人千面"的精准自主学习,推进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学习。
江苏云劭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刘建锋
云劭博首席产品官黄亚琼表示,该系统正缩小县域与名校55%的知识图谱覆盖率差距,使欠发达地区获得同等教育支持。
实现技术攻坚与普惠教育并行
本合作项目重点包括:
构建教育知识图谱:基于河南大学技术建立多学科动态知识网络,支撑精准教学。
开发推荐系统:利用30亿条学习数据和200万题库,通过强化学习生成个性化学案。
部署大模型系统:集成智能问答、学情诊断等功能,用生成式AI提供实时伴学服务。
预期成果:AI教育大模型1套、算法库3项、专利3项及论文3篇,提供可复制的教育方案。
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AI人才沃土
双方将共建“产学研联创平台”,联合培养20名以上兼具AI算法与教育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并通过课题攻关、实战项目等形式,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实践舞台。云劭博计划着重关注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快速迭代,助力河南大学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技术赋能教育公平,践行科技向善理念
“这不是简单的资源互补,而是教育理念与科技基因的深度碰撞。” 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王凤肆院长指出,此次合作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校企协同,打通“AI技术研发—教育场景落地—人才联合培养”的全链条生态。双方要以 “科技向善” 为准则,项目定位要高远、技术成果能落地、机制安全有保障、应用规划有延展,让 AI 成为缩小教育差距的桥梁。
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王凤肆院长
普惠教育新图景:用科技书写公平底色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而非填满,是公平而非特权。当名校与县域中学的知识图谱覆盖率存在55%的鸿沟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一一这场教育革命,必须以技术为剑,以数据为盾!云劭博CTO黄雅琼女士、COO官李阳女士共同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团队研发的智能诊断系统精准识别学生知识盲点,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让欠发达地区学生获得与一线城市同等学习支持。目前交付精准自主学习学案破亿份,总长绕赤道四周半。团队立志基于30亿条数据构建AI大模型,破解规模化与个性化教育矛盾,打造智能教育"中国方案"。
项目核心成员及双方领导合影
魏相乾先生总结:教育的本质是公平与成长。我们希望通过“数据为墨、AI为笔”,在教育智能化蓝图上书写“中国方案”,让每个孩子,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学习支持。
这场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的实践,正加速构建 “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并重” 的新生态。当 AI 技术与教育初心深度融合,一个更公平、更高效、更有温度的教育未来,正在从愿景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