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
近年来,中国主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力度,推动业务流程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从具体实践来看,建设银行2024年在金融大模型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全年共上线168个应用场景,累计达到193个,覆盖集团约半数员工。其中,授信审批金融大模型的财务分析功能将原本耗时数小时甚至更长的工作缩短至分钟级别。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在AI+金融领域也取得积极进展。招商银行不仅强化"AI+金融"场景落地和生态建设,还发布了国内银行业首个开源百亿参数金融大模型——"一招",应用场景超过120个。工商银行则推出了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赋能20多类业务、200余个场景。
中国平安在2024年年报中将全面数字化战略作为2025年的首要任务,AI技术的迭代和应用成为重要驱动力。肖京表示,集团内部员工每天的大模型调用数量达到25万至30万次,应用于辅助办公、编程等多个场景。
从行业整体来看,金融机构正在经历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变革期。各机构都在加快AI技术的深度应用,在业务流程优化、风险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交通银行将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并整合原有委员会成立数字金融委员会。工商银行、浙商银行等机构也都成立了"数据管理部"或类似部门,强化统筹规划能力。
技术基础设施投入也在持续加大。建设银行2024年末算力规模达到507.72PFlops,同比增长9.58%,其中图形处理器(GPU)等新型算力占比超23.39%。交通银行搭建了千卡异构算力集群,邮储银行推进全栈国产化云原生平台建设。
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董希淼建议,中小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战略,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避免低水平重复。
总体来看,中国金融机构正在通过加大技术投入、优化组织架构和提升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推动业务模式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