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好生活承载者的招商蛇口,敢为天下先,45年间不断探索,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向前”,在推动城市人居面貌上不断“向前”,在赋能区域更新迭变上不断“向前”。
每个向前的姿态、笑脸、步伐都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今年是招商蛇口创立45周年,携手45位湾区筑梦者,一起发现、寻找身边敢为人先的「向前故事」,他们或许是员工,抑或是业主、租客、合作伙伴,他们是奔向美好生活,推动时代向前的见证者和践行者……45个位置,45个故事,45种可能,期待与大家一起,看见向前的力量,拥有向前的信念,享受向前的生活。
深圳育才中学校长 陈难先
陈难先是浙江绍兴人,今年81岁,自1982年10月来到蛇口工业区,在深圳生活工作已有四十余年。当时,一位在蛇口培训中心担任英语教师的朋友打电话给他,言明需要一位老师,问他是否愿意来蛇口工作,并且要求马上给予回复。陈难先非常喜欢蛇口工业区的开放氛围,没考虑多久就答应了下来,并在挂电话后的第21天,就到达蛇口报到。他在蛇口的第一份工作,是蛇口工业区干部培训班的班主任,任期还没结束,工业区就邀请他担任育才学校的校长。自此,陈难先彻底改行,从教师转为校长,开启了他教育管理的职业生涯。
改革开放初期,蛇口片区还未建设起来,建学校的困难不是一点点。一方面,彼时楼房还在建设中,只有3层楼,12个教室,第一年开学就不够用;另一方面,蛇口来的人不多,陈难先的工作证号码是一千零几,说明当时也就只有一千来个干部在建设这块地方,蛇口工业区教师队伍组建困难,难度很大,愿意来的人不多,并且还要对方肯放人,老师们才能过来。当时,陈难先一个省一个省地跑去面试,才能决定能不能将那位老师招聘过来。20天内,陈难先走了15个省市,招了二三十个人,彼时没有飞机,都是乘绿皮火车,经常上了火车没有座位,有一次只能在厕所门口站通宵。但努力都是有结果的,教师队伍总算组建起来了,1983年8月28日,育才学校正式开起。
陈难先表示,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国家和集体的梦想大于个人的梦想。当年毕业后,按国家分配,他在黑龙江教了10年中学,在杭州教了大约3年大学,来蛇口没让他教书,而是当校长,后半辈子从老师转为教育管理,需要他做什么就努力去学、去做、去完成,尽最大的能力把承诺的工作干好。他始终向着袁庚先生提到过的“要建立全国一流的学校”的目标而努力。而今,大家对育才学校都表示了认可和肯定,这些成果也让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没有辜负袁董、蛇口工业区的员工及学生家长们的期望,家长、学生满意了,当校长的他也就满意了。
退休多年了,但陈难先依然不舍得“休息”。2010年10月开始,他在蛇口片区持续支持公益工作,参与深圳学习困难关爱协会的公益活动,始终关心小学、初中里那些存在学习困难的孩子,这一支持就是十几年。他表示,他是个凡人,到这个年龄,很少谈及飘渺的梦想,更多的是一些他力所能及、又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些能付诸实践、对多数人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他的目标和梦想。未来,他也不打算就此止步,持续打破地域的限制,不仅局限在蛇口,而是盼望将这份公益工作拓展开来,将教育和公益结合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与年轻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难先,仍然相信当下的年轻人是有自己独立思想和想法的,即使有时社会上表现出来躺平的状态。不过他依然希望年轻在社会里能够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可以稍微放低目标,选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标,毕竟梦想是让人持续自我成长、拼搏奋斗的动力,而不是因为过于遥远而将人们的希望浇灭的东西。他也相信,在合理的目标制定和持续的努力拼搏之后,大家会越来越靠近自己想要的人生。
2、招商蛇口退休员工 王钻
1985年,王钻第一次来到深圳蛇口,有机会现场聆听了袁庚先生的报告会。他被报告会的内容所震撼,被蛇口这个地方的先进思想和理念所震撼,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于是之后每次来深圳出差,都必须要住在蛇口。
真正来蛇口工业区参加建设也是源于一次巧合。彼时他还在上海,偶然经过蛇口工业区设在上海的华东地区招聘考场,突发奇想参加了考试答题。考试的题目五花八门,百科、外语什么都有,思想不可谓不开放,筛选的条件也十分严苛。但王钻最后还是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并在特批之下成功来到蛇口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在蛇口,他从事过许多工作,担任过许多岗位,曾经也遇到过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蛇口消息报任职的时候,领导对报社班子的要求是必须在3年时间内将经营状况扭亏为盈,他顶住巨大压力,沉下心来,分析报纸的读者受众、广告经营情况、市场行情等等,与报社的同事一起重新调配资源,改革薪酬制度,成功调动起内部人员活力。
2008年,王钻突然被征调担任营销中心总经理,当时公司营销状况在行业内排名处于落后的位置,经营压力大,王钻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临时受命,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下班后的夜晚在办公室里持续学习。大概坚持了大半年,连科特勒的《营销学》第7版到12版他都通读深研,结合每天研究公司的销售等数据,终于发现了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问题——重视财务数据,忽视业务数据,于是他强力推行营销数据统计与分析。之后,公司设立运营中心,他带着数据统计分析的思路加入运营管理岗位。
王钻从来都觉得,学什么专业,不代表未来的职业,从事的职业也不代表你的人生事业,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王钻20岁以前有过五花八门的梦想,最大的梦想是将自己定位在舞台上,无论是音乐、话剧及影视表演等,哪怕是在管弦乐团中做一名打击乐手。但受当时环境和际遇的影响,梦,多次破灭,到最后,他已经很难相信梦想这一回事了,他承认自己“不再有梦想”,笑着说,“我这辈子睡眠特别好,从来不做梦。”
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梦想、不设目标。他讨厌谈过于详细的计划,认为具体的职业发展是无法靠规划出来的,万事万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无法掌控,只能持续强大自身,强大到能够应对大多数的发展变化。他表示,不需要过于长远地去谋划,那样容易不切实际,同时可能存在被打击的风险,而是应该着眼于不远不近的未来和当下,具体到某个近期的目标或者正在发生的每件事情,要全面兼顾,“走一步必须要看一步,同时还必须保持时刻的思考”,但是“走一步看三步”就不必了。不好高骛远,从基础工作做起,去研究,去实践,直至做到自己无法被替代,梦想和收获都会水到渠成。
在当下“内卷”的时代,王钻觉得还是不能盲目地被动跟着卷,而是要脱离出来,用工作效率、切实成果来抵抗一切无意义的、表面上的“卷”,这才是努力的意义,和追梦达成的充分条件。
退休之后,王钻的生活依然忙碌而充实,每一日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上午写字、喝咖啡、看书,睡个午觉起来看书、写作、练二胡,晚上则是留给家人和休息的时间,“经常会陪太太追剧,看什么不重要,主要是要陪她”。接下来,王钻计划还是要坚持写作,“想写小说,开了好几部的头。”正如他的名字,钻石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坚定和无法替代,而他也在人生的这趟旅程中圆满实现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3、深圳微时光主编 小古老师
也许你从未听说过“小古老师”,但是你一定看过“深圳微时光”这个公众号。“深圳微时光”是深圳本地生活类头部大号,而小古老师则是“深圳微时光”的前主编,亦是账号母公司“小雨互动”的联合创始人和内容负责人。她不仅参与了团队的搭建,还亲力亲为地从剧本创作到内容呈现,把控着每一个细节。
小古老师与深圳的故事开始于2011年,那时,刚大学毕业的她,带着对梦想的执着,从重庆来到深圳,希望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作为一个在农村家庭散养式长大的孩子,家庭的教育方式让她形成了平和、坚韧的心态,这成了她性格的底色,也支撑着她勇敢追梦。
通过自媒体,深入探索深圳的每一个角落,与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共鸣。她非常认同深圳的价值观,也喜欢深圳人开放、包容的思想。这座城市干净、温暖、绿意盎然,便利的城市交通、丰富的生活配套,无一不让她着迷,以至于每次出差或旅行,她都会十分想念深圳。她对深圳的热爱,几乎超越了对家乡的感情。来深之初,曾计划五年后返回家乡,但深圳给予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无比舒适的生活氛围让她毅然留下,也很快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在深圳,她和她的团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打造了深圳最大的城市号之一,坚持原创内容输出,通过深度的人文关怀和对城市生活的思考,用开放的心态和大胆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令人喜爱的作品。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她仍然保持着大步向前的追梦姿态。在原创策划和漫画创作的道路上,和她的团队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面向未来,她已然迈出了新的一步——她正在尝试一些新的内容。热爱向前,梦想不息。
4、PETITREE ART主理人 佘芊芊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佘芊芊在自己的画廊里忙碌着,准备着一场名为“一开始,是无功而返的”新展览。这不仅是PETITREE ART与四位年轻艺术家的首次合作,更是作为主理人的佘芊芊,对艺术梦想的又一次深情拥抱。
“PETITREE”这个名字源自佘芊芊对艺术成长的渴望,“‘Petit’是法文单词,意为小,她希望画廊能从小小的开始,一步步扎实地成长。就像她窗台边的小树,它的存在不仅赋予了空间生命力,也给了她灵感,让画廊的名字充满了生长的力量。
在英国生活期间,佘芊芊便与朋友共同经营画廊,回国后虽投身金融行业,却始终不忘对艺术的热爱。一次深夜与藏家朋友的畅谈,激发了她心中的火花,让她决定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打造一个让艺术与灵魂对话的空间。
她的画廊,在深圳这个快节奏的城市中,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提供了一个让艺术品与参观者交流的平台。在这里,艺术品与自然和谐共存,阳光透过工厂风的窗户,洒在每一件作品上,让参观者在四季更替中感受艺术的“呼吸感”。
“深圳的艺术氛围正在逐渐变好”,这让芊芊对未来充满期待。南海意库的自然光、绿色植物、阳台上的小树,都深深吸引了她,让她坚定地留了下来。
在深圳最chill的蛇口,蛇口最文艺的南海意库,PETITREE ART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存在。芊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创造出一个让灵魂小憩的天地。在这里,人们可以放空、体会,也可以一同展望未来,见证小树的成长与枝繁叶茂。这是她对艺术的热爱和承诺,也是对梦想的追逐。
5、招商太子湾业主 晏诗洁
晏诗洁与深圳结缘的第一站就是南山蛇口,从2019年来到这座城市,至今已度过五年时光。说来也奇怪,晏诗洁觉得自己跟蛇口很有缘份,甚至“磁场同频”。她形容自己就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在这里。在深圳,除了对蛇口非常熟悉外,其他地方便很少踏足。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晏诗洁亦怀揣着一颗赤忱的追梦之心来到深圳。早年间,她便进入了互联网电商这个行业,虽然那个时候的行业和自己都还不够成熟,但是南山蛇口的创业环境,给了她无限大的包容和发挥空间,也让自己在梦想的康庄大道上坚定向前。她常说,“蛇口是我的福地,是我有归属感的地方。”
这几年,晏诗洁都住在蛇口海边,每次看到表面波澜不惊但底层内蕴深厚的大海,她便觉得有一种特别的安全感。因为大海的从容就像这个城市的心态,也像她慢慢前进的心态。定居在蛇口,定居在太子湾,与海为伴,让晏诗洁未来向前的步伐更加坚定。
6、深圳客创始人 罗凤鸣
今年44岁的罗凤鸣,是一位资深媒体品牌策划人,也是“深圳客”的创始人。2002年毕业后,被深圳改革开放的春风吸引,他从家乡来到这里。罗凤鸣眼中的深圳,自由、奔放、包容,生机勃勃,这里看似有一种疏离的“冷漠”感,但其实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边界和空间。这是一种更健康的新型社会关系,一群价值观趋同,拥有更广泛话题、理念和目标的人聚在一起,非常难能可贵。
深圳有很强的创造力,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这是一座无限可能的城市,而蛇口则是这片土地上最独特的存在,代表着深圳的城市形态和城市意识。2003年,在蛇口消息报社任职记者的时候,一次关于《招商地产》的采访让罗凤鸣印象深刻。采访前,领导跟他说了一番话,“你在蛇口可以真正地理解为什么有深圳,为什么这个国家有改革开放,为什么深圳是试管,你可以在这个地方深刻地体验它。”因为这句话,他被蛇口这块土地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年招商蛇口提出“家在情在”主张理念的时候,深圳在热火朝天“搞钱”,时代背景“快速掘金”。罗凤鸣觉得很诧异,这种背景下还能有一家企业跳脱出卖房和营销的理念,仿佛在跟深圳人在喊话:留下来,留在深圳。这句主张直接在深层次抓住了人心,也给了很多想要留却不知道怎么留下来的迷茫青年传递了信心,远远超出了一个房地产公司的格局,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底蕴和人文关怀,和蛇口这个地方达到了和谐统一,并在社区营造、城市建造上,为这座城市真正建立了一种情感连接和归属。
2012年,罗凤鸣刚刚创业,起初只是提供公关、品牌策划的一家公司,2013年开始帮忙做一些公众号代运营,积累了经验,于是2015年6月正式创办《深圳客》。为什么叫“深圳客”?这背后是罗凤鸣对这座城市和人们的独特思考。这本就是一座由移民作为主体的城市,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背后,事实上,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成为“深圳人”的历程,需要一个对“深圳人”身份完成自我认同的过程。很多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城市的“过客”,是一个个“深圳客”。每一个人都需要努力从“深圳客”到“深圳人”的奋斗之路,而正是这一过程,充满了勇气、拼搏、竞争、包容、规则,慢慢地建成了今天深圳独有的城市文化,缔造了深圳专属的传奇故事。
他认为,不管你是否真的在这里生活,只要你认同践行深圳精神,就是一位“深圳客”。因此,作为媒体意义上的《深圳客》,就如同《纽约客》一般,并不是关于深圳本地的生活指南,而是寄望能够纪录这座城市在时代变化中的人和事,一些值得讨论的议题,向外界传递深圳的文明。
从地产媒体记者到成立自己的《深圳客》,罗凤鸣是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会的。开始从事媒体职业的时候,正处在中国媒体黄金时代,他梦想把职业作为终生事业,希望能自己做报纸或者创办媒体,那时候也没有过多考虑金钱和收入。后来社会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传统媒体被新媒体挑战,同时他个人有了足够的积累,在内心炙热的职业梦想驱使下,他做出了创业和坚持的决定。
从无人问津到百万爆款,《深圳客》也与罗凤鸣一起成长,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口号从最初的“温度、力量、信仰”、“为了更好的城市”,调整到了现在的“全球视野、深圳立场、思想容器、生活蓝本”,但核心主张从未改变,那就是用新锐前沿的视角进行观点输出,关注这座城市与人的公共生活。
创业的十年,也是罗凤鸣重新认识和定义自己的十年。他逐渐觉得,创业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用平常心去对待即可,紧张的、忙碌的、热辣滚烫的节奏,不能懈怠的生活状态,不断鞭策自己向前向前,这是一段忙碌又充实、沉淀又成长的人生经历。
关于“躺平”,罗凤鸣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只是一个深圳的切面、阶段,而不是全部。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坏,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允许社会用一种戏剧的形式去形容一个真实人的状态,过去没有这样的词汇,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包容性。这也是深圳可爱的一面,允许奋斗精神,但同时更尊重人们不同的需求和表达。
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深圳客》的未来怎样谁也不知道。罗凤鸣认为,我们无法把握住每一次媒体变革的动脉,也许某一天公众号、视频号会式微,但《深圳客》应该还会以另一种适合的形态存在,他应该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载体,一种文化,持续地为这座奇迹之城书写鼓呼,为奔赴或离开的人们建造一座共有的精神堡垒。
“我想象《深圳客》的存在能够让人看清一切,看见表象背后的本质,看见河水里面的石头,看见所有相同的道路和平等的命运。”未来,罗凤鸣将利用自媒体、互联网直播等现代的方式,持续探索深圳的城市和人的命题,挖掘移民城市的另一端,建立深圳到故乡的一种逻辑,为故乡和深圳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7、佛山招商华玺业主 刘华
刘华是80后,2017年离开佛山日报社进行自主创业,开设“佛山房产”新媒体账号,目账号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发声阵地,辐射广佛两地的楼市一手信息。2019年,他又带领团队开设了“广州房探”账号,深入一线城市楼市,做大发声规模,并向客户经营方向转型,搭建“编辑团队写文-运维团队运营-经纪人团队承接线”的全链路模式。在2023年市场行情下行之时,他仍然带领团队全年服务了132个项目公司,成交16组客户,公司流水也达到了千万级的规模。
刘华的父母辈是湛江人,但他在佛山长大,一毕业就进入报社工作。彼时他负责城市文化板块,工作原因开始深入研究城市的人群、习惯、地理、文化等等。他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就是“生机”,他看到这里有无限的机会,有很多和他一样年轻的人,他们都拥有明亮的眼睛和闪闪发光的想法,所以那时候刘华很喜欢做街头采访,去了解这些城市里的年轻人。
创业以来,刘华持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2018-2021年,刘华和他的团队连续拿了4年“大湾区最具影响力新媒体”荣誉称号,近几年面对市场的挑战,也在努力积极转型,在短视频赛道发力,成功孵化了“学姐聊房”、“猫姐好房”、“出众生活+”3个深耕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垂类账号,目前几个账号的全网粉丝量均已超过百万。
时代的浪潮下,行业变迁发展的轨迹无法探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刘华认为“假装年轻也是一种态度”,保持良好的、持续勇敢的心态,保持对事物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才能在不断的变化里永远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不至于由于信息和意识滞后就被时代和市场淘汰掉。
在刘华看来,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对企业来说,能否成为一家好公司,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持续开发项目、细心打造产品,如果还能回馈下社会,践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人文关怀就更好了。而招商蛇口就是这样的一家央企,这也是他选择成为招商挚友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未来虽然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但刘华相信,只要始终上进、不言放弃,梦想也会越来越近的。
8、东莞醒狮非遗文化传承人 王伟文
醒狮,一种融合了力量、技巧与韵律的民间艺术,以其生动的表演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大众喜爱。起源于东莞石排镇中坑村的明德醒狮团,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精神,成为这一文化传承的典范。
出生于东莞石排中坑村的王伟文,自幼与醒狮结缘。在已有两百余年醒狮文化历史的中坑村,祖祖辈辈都是醒狮文化的传承者,王伟文也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深入学习,再到成为明德醒狮团的副团长,努力保留、传承和发扬醒狮文化。在他看来,醒狮不仅是艺术,更是每个中坑人的情怀,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坑人身上。
自1995年成立以来,明德醒狮团在国内屡获殊荣,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醒狮的独特风采。王伟文自豪地回忆,醒狮节目在我国“第六届”群星奖中荣获特别设立的大奖,并在2008年的意大利中国文化节上赢得了国际友人的热烈掌声和赞誉,那一刻,他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和影响力。2019年,明德醒狮团也有幸参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心联欢晚会的表演。
然而,坚守着传承和保留着传统文化价值初心的明德醒狮团,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诸多挑战,曾因为资金缺乏、人员断层等问题,一度面临解散的风险。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醒狮团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他们不断创新,将舞蹈、高桩等元素融入醒狮表演,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观赏性更强。同时,醒狮团还持续举办培训班吸纳新鲜血液,进入学校和社区开展文化普及,更是通过夏令营研学等形式,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醒狮文化内涵。
展望未来,明德醒狮团有着宏伟的蓝图。他们计划通过增加手工制作体验等衍生业态,进一步丰富研学内容,同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参与更高平台的比赛,以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醒狮文化的魅力。
“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王伟文的宣言不仅表达了他对醒狮文化的热爱和坚持,更呼吁社会各界都关注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醒狮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9、东莞市救援辅助协会执行会长 张东
张东,一位来自珠海的公益救援事业奉献者,自1998年因工作迁至东莞以来,便与这座宜居、包容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担任东莞市户外徒步运动协会会长、东莞市救援辅助协会执行会长等社会职务,更是以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救援事业的热忱,成为了东莞公益救援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足迹遍布公益救援的每一个角落,是这座城市温暖的守护者。
张东与招商蛇口的结缘始于2019年的安心家园“爱行走”活动,他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初级救援培训知识,为社会救援事业贡献力量;并在2023年,再次帮助招商蛇口完成多台AED设备捐赠后的点位铺设工作。张东认为,公益事业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招商蛇口的积极参与展现了高度社会责任感,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他的公益救援之旅始于人生中的一次深刻觉醒。2008年汶川地震的悲剧与2009年生意的低谷,让他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激发了他投身公益救援的决心。当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笼罩大地,张东带领一群无畏的志愿者坚守在社会责任的第一线,展现了公益救援者的勇气和担当。尽管面临经费和设备的紧缺,但他依然坚持与团队共进退,作为骨干成员带头捐款和广泛筹款,确保公益救援事业的持续发展。通过在公益救援培训、大型活动保障及日常社会急救等多方面的持续努力,张东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心态更加积极。
对他而言,公益救援不仅是肩上的重担,更是心中的荣耀。每一次救援,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次行动,都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展望未来,张东计划推广社会急救箱的设置,加强公益救援培训和推广工作,增强社会公众对公益救援事业的了解和认识,让更多人能够掌握救援技能。
“希望实现全民学急救,人人懂急救”,张东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他对公益救援事业的期望和决心。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奉献精神的赞颂,更是对整个社会公益力量的鼓舞。
向前走,莫回头。深耕湾区44年,招商蛇口深圳公司作为“梦”的结晶,传承蛇口血脉基因,致力于成为“美好生活承载者”,始终怀抱热情,提质增效,融入湾区发展大时代,与湾区共美好、与城市共未来。初心不变,步履不停,未来,招商蛇口深圳公司将积极响应时代使命,携带着「向梦而新」的全新品牌主张,以多元化业态运营,助力城市品质提升,并携手湾区广大筑梦者、向前者,与万千挚友一起共同逐浪在尖,奔赴与湾区共澎湃的美好未来。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