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张欣然 严晓菲
近年来,债券市场的热度并没有下降,许多证券公司增加了固定收益业务的布局。许多证券公司负责人表示,面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资产管理团队积极探索转型方向,以小集合为切入点,深入积极管理业务领域,稳步巩固积极管理基础,积极寻求跨越式发展。
固收业务成为最赚钱的部门
一位证券公司自营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编辑:“固定收益业务已成为我们最赚钱的部门。”。
近几年来,许多证券公司开始积极开展固定收益业务。国元证券固定收益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公司加强固定收益业务领域的资本投资,寻求准确把握债券市场趋势的战略机遇;二是公司注重优质城市投资债券、金融债券、利率债券、优质资产,保证收入稳定;三是通过准确的市场判断,继续加强投资研究和交易能力建设,第四,公司还积极布局固定收入创新业务和客户需求业务,促进业务转型,在资产收入下降的环境下继续获得超额收入。
华东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负责人还表示,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其资产管理团队建立了成熟的投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包括标准债券池和科学严格的评价体系。在产品方面,公司形成了全面的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固定收益产品。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公司资产管理团队将规避风险和增加客户收入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投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防控。在防范市场风险方面,通过对期限错配的谨慎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获得一定的骑乘效益。针对信用风险,坚持严格控制信用风险的理念,选择各行业的优质主体,挖掘信用价值,规避尾部风险,提高投资稳定性。
“自今年年初以来,公司积极布局高质量的工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期货、债券等战略研究和投资机会,加强金融、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的产业研究,关注房地产行业,在信贷利差大幅收缩的背景下寻找各种投资机会。同时,挖掘一、二级债券的价差,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固定收益产品选择。”这位官员说。
参与债券市场的券商有很多优势
事实上,证券公司在债券市场投资具有投资范围广、衍生品工具丰富、杠杆率高、业务协调能力强等优点。
国元证券固定收益部相关负责人认为:首先,在投资范围方面,证券公司通常可以投资全品种。与部分资金不能出省的银行相比,只能投资利率债券,证券公司投资的品种可以扩展到信用债券;同时,除普通债券外,证券公司还可以投资二级资本债券、永久债券等风险资本,占用较高的特殊品种,投资范围较广。其次,在投资交易工具方面,证券公司不仅可以投资现有证券,还可以使用债券借贷、国债期货、利率交换等交易工具,用于自身的风险管理或风险中性策略,使盈利手段更加多样化。最后,与产品户相比,券商的自营杠杆优势更加充分,部分券商的自营杠杆率可以高达4-5倍,套利收入可以更充分地获得。
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编辑,券商资产管理在投资研究能力、业务协调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投资研究能力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长期深度培育,证券公司在固定收益、股权等资本市场资产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券公司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投资研究团队,在债券市场有足够的投资研究人才和专业能力,更及时、更准确地把握整体经济形势和利率,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投资者的超额回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团队的人均管理规模相对较低,债券投资的管理精度相对较高。上述业务负责人表示。
在业务协调能力方面,该负责人表示,证券公司可以连接整个许可证运营和投融资两端,并可以利用丰富的许可证优势实现不同业务线路之间的资源整合。
该负责人补充道:“在债券发行过程中,券商往往参与度较高,对企业基本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
看好债券市场的后续表现
许多市场参与者分析了后续债券市场的表现,尽管债券市场可能在短期内保持强劲表现,但市场将在中期逐渐回归冲击,长期债券牛市的趋势尚未改变,仍需要关注政策趋势和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国元证券固定收益部相关负责人认为,短期内,当银行净息差持续缩小,风险偏好低迷时,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债券可能仍保持强劲表现。在中期,债券市场预计将逐步从单边收益下降回到冲击范围。随着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出台,经济稳定和复苏的预期将逐渐增强,这将限制长期收入的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供应反弹也有助于缓解当前“资产短缺”的局面,债券收益率可能会回归震荡。
“在这种情况下,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国内利率的中期下行趋势尚未结束,债券牛市将继续下去。我们认为,年利率预计将保持前高后低冲击下降的状态,我们也需要注意宽松的房地产政策和政策意图的影响,但总体风险不是很大。”这位官员说。
国联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庆和表示,目前债券市场基本友好,风险不大,但开放下行空间需要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第三季度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一次,第四季度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