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体而言,第一季度43家上市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为108.49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2.13%。其中,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分别排名前三,分别为23.58亿元、16.07亿元和11.06亿元
□ 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长率来看,财达证券、国联证券、南京证券、首创证券收入同比增长443.57%、350.54%、269.08%和211.72%的首创证券收入超过1亿元
□ 华林证券、天丰证券、中原证券、长城证券等19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0%以上
◎编辑 李雨琪
随着2023年报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披露,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最新业绩和打法也浮出水面。与其他业务相比,今年第一季度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相对“抗压”,尤其是中小证券公司,在投资管理、客户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规模有限,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难以给大型证券公司带来大比例的收入和利润,但可以对中小型证券公司的整体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体而言,第一季度43家上市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总额为108.49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2.13%。其中,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分别排名前三,分别为23.58亿元、16.07亿元和11.06亿元;国泰君安、中泰证券、海通证券分别排名第四至第六,分别为9.18亿元、4.80亿元和4.02亿元。
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长率来看,财达证券、国联证券、南京证券、首创证券收入同比增长443.57%、350.54%、269.08%和211.72%,其中首创证券收入超过1亿元。此外,华林证券、天丰证券、中原证券、长城证券等19家证券公司的收入同比下降40%以上。
自《资产管理新规定》发布以来,行业全面开启了净值时代,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积极管理能力成为基础,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同时,产品净值和资本市场波动增加,对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产品创造能力和客户开发维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梳理上述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收入取得积极突破的原因,一部分是其公共基金规模的增加,另一部分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但总体而言,积极管理仍是主要起点。
至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路径,首创证券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与2022年底相比,公司的积极管理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截至2023年底,公司有630种资产管理产品,净值1303.36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21.52%。具体来说,公司在充分发挥固定收益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推进“固定收益+”业务模式优化,逐步延伸到股权资产管理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巩固投资研究基础,加强资产配置能力和交易能力,更加注重精细管理,不断提高积极管理水平。
财达证券第一季度资产管理收入增长率第一,表示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坚持“主动管理”为核心,构建“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路线、股票质押回购等积极管理业务稳步发展。2024年,公司将以私募股权管理优势产品为起点,加强公募股权管理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不断提高为居民服务的财富管理能力。
券商除了注重积极管理外,还不断努力丰富投资策略的“多样性”,开拓市场。国信证券表示,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加来自更丰富的投资策略。在做好固定收益、股权等传统优势战略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推出衍生品等相关战略产品,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市场布局更加完善,与多家银行机构、互联网和第三方平台进行了深入合作,进一步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客户覆盖率。
展望未来,财通证券认为,资产管理业务可以从三个方面全面提高综合业务竞争力:一是继续完善积极管理能力,加快建立多资产、多战略投资体系;二是继续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各种风险控制体系;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做好客户服务,不断提高投资者和销售渠道的品牌意识。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