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徐锐
“新质量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也起着主导作用。高科技、高效、高质量是新质量生产力的特点。乐山电力公司董事长刘江最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编辑采访时表示:“所有的“乐电人”都在寻求创新和转型,加快新质量生产力的形成,以促进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有信心,更有信心!”。
刘江的信心来自乐山电力传统主营业务的大力支持,公司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和布局,以及所有乐电人共同推动转型发展的坚定决心。
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
看看乐山电力3月底披露的2023年年度报告,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公司增加了研发投资,相关研发资金主要投资于充电桩运营、用户侧储能等新兴业务,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设立了专项研发资金,开展了6个研发项目。
“一些投资者可能认为,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公用事业领域,不需要研发投资和创新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乐山电力是一家以传统电气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应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质量生产力。就乐山电力而言,根据当地情况发展新的质量生产力的核心是促进“3321”发展布局的实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3”。” 刘江称。
刘江口中的第一个“3”是指电、水、气的“三网”,这也是乐山电力的“基本磁盘”。据他介绍,乐山电力将加强智能电网、智能气网、智能水网建设,有序推进“三网”数字化转型,有效推进“三网”运营管理水平,逐步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传统产业的优质发展。
同时,乐山电力还将锚定新能源、新产业、新平台的“三个主要方向”(第二个“3”)延伸、补充和加强链。为此,公司牢牢抓住新能源系统和新电力系统建设的新机遇,通过加强与省内外能源企业的合作,积极拓展光伏、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制造等新兴业务,形成以电网为核心、更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构建新形式。
刘江进一步表示,在“三网络”和“三主要方向”的基础上,公司将积极向互联网科技创新企业转型,关键是继续努力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继续增加光伏、储能、虚拟电厂,特别是智能制造研发投资,为新电力系统丰富的应用场景,研究数字智能前沿技术,积极促进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加快新质量生产力的形成。
构建“一体两翼”新蓝图
乐山电力作为一家公用事业型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力、天然气、自来水、综合能源、酒店等五大业务。2023年,公司电力业务收入占69.15%,天然气业务收入占17.37%,自来水业务收入占5.85%,综合能源业务收入占6.28%,酒店业务收入占1.35%。
随着业务地图的逐步扩大,乐山电力将如何定位、平衡和协调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发展?
在刘江看来,公司的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也是互补的关系。其中,电力行业占公司收入的70%,是人才和技术积累最深刻、优势最明显的行业,也是乐山电力主营业务的主营业务,是最大的“基本板块”。
乐山电力新兴产业的布局也围绕着电网展开。刘江表示,公司在电网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光伏、储能、虚拟发电厂和智能制造方面的优势,有效支持和促进新兴业务的发展。公司未来在新兴业务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也可以及时应用于公司电网,不仅可以为新兴业务大规模扩张市场打“前哨”,还可以提高公司电网智能设备水平投资较低,形成电网和新兴业务相互促进,相互促进良性发展。公司“智能制造+互联网创新”转型是服务于能源产业数字智能转型,建立业务流、数据流高度集成开放生态系统,以移动物联网应用为水平基础,结合机器人、无人机、在线监控、高清视频应用,形成“多维智能物联网+全场景云协作”物联网产品系统。
建设现代一流的新乐电
通过明确的“三个主要方向”,乐山电力将全力从传统能源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公司将以新能源储备为突破点,加快新能源系统和新电力系统建设的整合,积极培育能源互联网科技创新产业,加快新质量生产力的形成。
据了解,在储能业务方面,乐山电力已于2023年与四川省11家地方电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108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家庭用户达成意向协议;建成用户侧和台区侧储能项目7个,总规模1.7兆瓦时,其中3个被评为2023年成都储能示范项目。2024年,公司计划推动龙泉独立储能项目的实施,拓展分布式储能业务。
“基于‘33221’的发展布局,公司提出了建设现代一流新乐电的新愿景和目标。具体而言,公司以‘现代一流’为基础,以‘强大的三个网络’为基础,以加快形成新的质量生产力为重点,锚定三个主要方向,为乐山电力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动能和优势。”刘江自信地说。
乐山电力在回报中小投资者方面也有明确的安排。由于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公司不符合现金分红条件。
“下一步,公司将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制定弥补损失的措施;同时,公司将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巩固基础、转型发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能力,努力尽快满足股息条件,回报投资者。”刘江说。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