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高志刚 徐锐
4月2日,科林电气股价早盘高开后,立即迅速涨停,各类资金抢筹趋势明显。科林电气近日发布的多则公告是导致资金抢筹的“催化剂”。
科林电气4月1日晚宣布,海信集团(通过其海信网负责投资运营)和石家庄国有平台公司近期持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目前持股比例分别达到21.93%和6%。科林电气4月2日晚宣布,海信网4月1日可增持公司股份359.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8%,持股比例(加表决权)进一步增至23.52%。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显示,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与邱士勇、董彩虹、王勇签订了一致的行动协议。因此,四人的总持股比例将达到17.31%,因此科林电气实际控制人仍为张成锁。
在海信集团“兵临城下”的背景下,张成锁阵营的上述举动意味着科林电气控股权大战正式开始。
鉴于双方阵营持股比例差异不大,石家庄国有资产尚未表现出明确的态度,很难预测“话语权之争”将如何结束。
控股权争夺战开始了
科林电气4月1日晚宣布,公司最近收到了青岛海信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网络能源”)和石家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有投资集团”)的通知。
其中,海信可于3月29日增持公司股份438.7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3%。截至3月29日,海信可持有科林电气2807.27万股,持有12.36%,表决权21.93%。
公告还显示,3月27日至4月1日,国投集团增持上市公司227.1万股,持股变动比例为1%。截至4月1日,国投集团持有公司1362.57万股,持股比例为6%。
与此同时,科林电气实际控制人张成锁也“开始行动”。4月1日,张成锁、邱士勇、董彩虹、王勇共同签署了《石家庄科林电气有限公司一致行动协议》。从那时起,四人形成了一致的行动关系,并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保持了一致的行动。协议四方共持有科林电气3932.1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7.31%。
根据回顾公告,上述自然人大多是同行动人,上市五年后“分道扬镳”。
具体来说,2012年3月26日,张成锁、李彦如、屈国旺、邱士勇、董彩虹共同签署了“科林电气一致行动协议”,五人形成了一致行动关系。2015年4月23日,上述五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补充协议”,协议有效期自公司上市5年届满后无效。公司于2017年4月14日上市,并于2022年4月13日确认一致行动协议终止,不再续签,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成锁。
海信闪电抢筹谋入主
面对张成锁阵营最新的“联盟”运营,海信集团内部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编辑采访时表示:“我们期待大股东结盟以保持控股权。”
与此同时,内部人士对张成锁等四人结盟的合规性提出了质疑。2022年4月15日,科林电气宣布,张成锁、李彦如、屈国旺、邱士勇、董彩宏签署《石家庄科林电气有限公司一致行动协议终止协议》,确认一致行动协议终止,不再续签。但目前,张成锁、邱士勇、董彩虹又形成了一致的行动人关系,违背了之前的公开承诺。该人士说。
在此之前,海信可以通过集中竞价购买、协议转让和表决权委托,不惜花费大量资金赢得科林电气控制权。
具体来说,3月11日至15日,海信可以通过集中竞价购买科林电气1127.98万股,占总股本的4.97%,总消耗约2.28亿元。3月15日,海信可与科林电气多位股东签订股份转让协议,计划转让1159.24万股,总转让价2.85亿元。
同时,李彦如、屈国旺将科林电气公司持有的表决权委托给海信网行使,共计不超过2173.33万股(占总股本的9.57%)。
到目前为止,在股份转让完成后,海信网络可以总投资约5.13亿元,获得公司10.07%的股权和总投票权的19.64%,因此海信网络可以成为公司最大的投票股东。
与此同时,海信网可以表示,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公司不少于6%的股权,其最终目的是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根据官方网站,海信集团成立于1969年,拥有四家上市公司:海信视频、海信家电、三电控股和乾照光电。如果成功获得控制权,科林电气将成为“海信系”的第五家上市公司。
为何看中科林电气?
根据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之前的公开声明,该公司已将汽车电子设定为第二个增长曲线之一。科林电气和海信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海信网络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利用自身资源为科林电气引进更多的战略和业务资源,帮助科林电气积极抓住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
科林电气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气设备的制造和服务,致力于智能电网和智能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作、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和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智能能源板围绕“新能源”,开展新能源投资运营、智能运维、核心技术设备和软件、微电网系统、多集成能源供应等新形式,相关产品和服务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EPC和运维、储能设备和储能电站建设运行、充电桩和充电站建设运行等新能源领域。
公司从事输配电设备近23年,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发电集团、石油石化、钢铁煤等行业积累了近1.32万个客户资源。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在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站、电力、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充电桩等领域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独立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
根据最新业绩预测,公司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将达到37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长41.11%至71.62%;归母净利润为2.5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119.3%至171.93%。
如今,随着张成锁等人再次“结盟”,科林电气这场“控股权之争”将如何演绎?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