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黄坤
“年化收益率突破5%”“两周规模增长2818亿元”...随着春节的临近,银行和理财公司纷纷推出春节理财策略,推出“春节档”理财产品,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到5%以上,推动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回升。
为什么银行金融市场的收益率会上升?高回报率安全可靠吗?资产管理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收益率飙升主要是由于债券市场强劲,银行存贷款分配压力分阶段增加;但分阶段高收益率不可持续,未来波动复杂,投资者应注意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灵活性。
紧紧抓住“稳”字
银行花式抢滩“春节档”理财
大量春节专属、年终奖金专属金融产品上架,银行金融管理正式启动春节营销战。据《上海证券报》编辑不完整统计,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杭州银行金融管理、光大金融管理、民生金融管理、宁银金融管理等近20家银行和金融公司推出了金融产品配置策略和建议。
1月17日,杭州银行金融发布文件“年终奖金在哪里?”并推出了“天一享受优化182天周期”产品,重点投资于债券、存款等资产。金融经理表示,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预投资产收益率约为3.40%,高流动性资产分配不低于5%,同时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和监管要求。
考虑到春节期间用户对资本灵活性的需求,交通银行应用程序最近也推出了“年终奖金好地方”专栏,光大金融官方账户推荐年终奖金金融产品“阳光金利润半年利润6”,宁银金融最近推出了三个年终奖金独家固定收入封闭金融产品和半月纯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金融策略和产品服务。
编辑发现,今年的春节产品大多以“稳定”为主要特征,注重短期、灵活性和高度定制。上述银行推荐的“年终奖金专属”金融产品大多为固定收益和现金管理。与同一系列金融产品相比,收益率有所上升,风险水平主要为中低风险(R2)和低风险(R1)。
“临近春节,金融公司将‘补贴’部分特定产品,打造一些基准产品,吸引投资者,实现规模复苏。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富经理告诉编辑。在春节营销热下,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广发证券刘宇团队计算的数据,1月前两周,银行金融产品存量增长1437亿元和1381亿元,总增长2818亿元。
收益率超8% ?
投资者青睐灵活短期产品
一方面是银行理财收益率“高”,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对灵活短期产品的青睐。
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银行的固定收益产品在过去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超过5%,甚至超过8%。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其收益率飙升主要是由于近期债券市场走强,银行存贷错配压力逐步增加,部分银行高息负债增加,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套壳”配置存款收入高。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1月14日,全市场开放式固定收益金融产品(不含现金管理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4.08%,2023年12月中旬约为2.2%;全市场封闭式固定收益金融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4.71%,12月中旬约为3.3%。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相对更喜欢灵活的短期产品。”春节前后,我更喜欢灵活的短期银行金融管理,收入可控,流动性强。”一些“90年代后”的银行金融投资者告诉了编辑。
原因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表示,春节前银行金融推出的一些短期低风险金融产品可以充分利用春节假期的资本需求,如与国债反回购挂钩,春节假期收入可观;虽然也有长期金融产品,但在净值波动的背景下,一些长期金融产品的收益率波动较大,对客户缺乏吸引力。
关注长期业绩
合理配置资产
一些银行金融人士表示,一些银行金融产品的周期性高回报率是不可持续的。建议投资者关注金融产品的长期业绩,仔细识别不同的业绩展示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的产品投资决策。
“一些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上升是不可持续的,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受利率下降的影响。在当前实际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固定收益投资的未来收益可能会进一步下降。盘和林表示,对于投资者,从个人风险偏好和财务资源出发,建议存款较少的投资者选择低风险金融产品和定期存款;资金过剩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购买更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分散风险,合理布局。
编辑还注意到,目前银行理财公司过去的理财产品业绩展示标准不同,有的采用业绩基准,有的采用成立以来的年化,有的采用近一个月的年化。
“金融公司倾向于选择更有吸引力的阶段性数据作为过去的业绩显示,投资者应该仔细筛选,做出合理的选择。投资者应该注意,预期收益率是预期,并不意味着实际情况。除了收益率,我们还应该对资本投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盘和林分析说。
展望2024年,普益标准研究员尹玲月表示,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可能继续面临挑战。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债券市场可能呈现出强劲的冲击趋势,金融产品配置端的压力进一步上升;一些城市投资和债券头寸可能需要寻求其他资产配置的替代选择。
“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更复杂的波动趋势。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尹铃越提醒。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