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少鹏
股权激励,被称为“金手铐”,正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选择。据《上海证券报》统计,自今年7月以来,已有178家a股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其中,实施了72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股东大会批准了43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记者注意到,虽然一些公司给出的价格“折扣”很有吸引力,但其设定的高门槛解锁条件对有资格参与的“高端工人”仍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与此同时,最近一轮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回购”股权激励案例的增加。
解锁“金手铐”的门槛不低
从部分公司披露的股权激励计划和近期股价表现来看,有资格参与的员工“买就赚”,但能否真正实现“安全落袋”,必须以扎实的业绩说话。
以博思软件为例,9月10日晚,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草案,计划向791名核心人员授予265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3.53%),授予价格为12.44元/股。
虽然12.44元/股的价格比公司最新股价的折扣率高20%以上,但公司设定的“解锁”门槛并不低。行权条件方面的业绩指标为:2020年至2022年平均净利润,2023年至2025年扣除后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60%、100%和150%。据记者计算,博思软件近三年扣除后平均净利润为1.9亿元。从过去的表现来看,激励对象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落袋为安”。
东易日盛也类似于博思软件。9月8日晚,公司宣布计划向20个激励对象授予22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0.52%),授予价格为4.45元/股。从公司9月13日收盘价8.36元来看,股权激励价格“折扣”接近50%。
与折扣相对应的是,东易日盛股权激励的绩效考核条件相对“严格”。绩效考核方案为:2024年至2026年净利润指标分别达到2.5亿元、3亿元和3.6亿元。同时,根据公司一级解除限售比例100%的指标,如果年净利润不足80%,激励对象获得的限制性股票将不予解除限售。东易日盛2022年亏损超过7.5亿元,公司上市以来最高利润为2.53亿元。
此外,新威股份和海默科技最近披露了股权激励计划,“解锁”条件也有很高的业绩要求。其中,新威股份激励对象133人,授予价格7.33元/股(9月13日收盘价15.17元)。公司级行权条件为:2022年净利润4.66亿元,2023年至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4%、58%和74%。
海默科技设定了2023年营业收入不低于7.5亿元、2023年至2024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16.5亿元、2023年至2025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27.5亿元的考核目标。如果公司成功完成2023年7.5亿元的收入目标,将创下公司年营业收入历史新高。
“回购”激励计划增加
梳理最近的股权激励计划,“回购”股权激励计划正在悄然增加。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中,30多家选择回购股票进行员工激励。
以成都先导为例,公司计划向137名核心员工授予123.87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0.31%),授予价格为16.51元/股。成都领导表示,股权激励计划的所有股票都是回购的。回顾过去,成都先导在2022年底完成了之前的回购计划。回购期间,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123.87万股,累计耗资2000.24万元。
凯中股份也选择使用回购股票进行激励。凯中股份于8月21日晚宣布,计划以8.23元/股的价格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43万股的限制性股票。根据公告,这部分限制性股票来自公司的股票回购账户。根据公司9月13日收盘价15.21元的计算,获得限制性股票的员工的浮动利润相当可观。
今年5月刚刚完成回购计划的莲花健康将这部分股票“转让”给核心员工。据披露,2022年5月24日至2023年5月23日,莲花健康在二级市场回购1938.14万股,花费5000.34万元。当时,该公司表示,回购的所有股票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回购三个月后,莲花健康于8月30日晚披露,公司计划向激励对象授予1938.14万股权益。其中首次授予1600万股,价格为1.69元/股。股权激励计划启动后,由于食品饮料行业的“流行”等因素,公司股价大幅上涨。8月31日至9月13日的10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上涨54%。
此外,公司还选择回购股票并与定向发行并举进行股权激励。例如,龙盘科技公司于9月初披露,计划向197名核心人员授予613万股股票期权,行使价格为11.92元/股。该公司表示,股票来源是该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和向激励对象发行的股票。
荣正集团董事长郑培敏认为,股票回购可以在短期内增强市场信心,通过回购股票进行股权激励,实现公司与核心员工的深度“绑定”,从而提高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
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