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硅产业发行全国首单科创板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这也意味着科创板融资渠道越发多元化。科创债精准支持科创领域,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沪硅产业发行首单科创债
11月18日,沪硅产业发布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结果公告。公告显示,债券简称:23沪硅K1,债券代码:240187。本期债券的发行规模为不超过13.4亿元(含13.4亿元)。本期债券期限为5年期,附第3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实际发行规模为13.4亿元,票面利率为3.17%。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全国首单科创板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本次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是沪硅产业继2020年科创板上市后,首次亮相交易所债券市场。作为科创类主体,沪硅产业本次发行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中有10.00亿元用于置换过去12个月内科技创新领域资产投资,剩余3.40亿元用于半导体产业相关科技创新领域的股权投资。
沪硅产业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持续用好用足债券市场,坚持自我创新发展、对外合作并购、建设生态体系的三条路径,建设大尺寸硅材料和SOI特色硅材料的两大平台,打造一站式硅材料服务商产业系统。
科创债是指由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公司债券。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于2021年3月首发,截至2023年7月共发行169只,共募集资金1424.40亿元。自发行以来发行量呈震荡上升趋势,但增速较慢。2023年4月,证监会《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即报即审、审过即发”、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双方面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扩容,使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有较明显增长。
科创票据于2022年5月推出并首发,截至2023年7月共发行436只,共募集资金3708.41亿元,对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实现超越,主要得益于科创票据的募集资金用途规定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宽松。
需要注意的是,交易商协会将科创类融资产品工具箱升级为科创票据,从官方定义上看,科创票据和科创债两者虽然都含有科创属性,但债券品种、审核机构、发行期限均有所不同,核心区别在于发行期限有所不同,科创票据期限通常在3年以内,科创债期限通常在3年及以上,两者在发行期限上互为补充。
科创债或逐渐成为主流品种之一
我国资本市场从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到合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再到新三板设立精选层,进而设立北交所,建立转板机制,如今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板块所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脉络愈加清晰。
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企业融资的更广阔平台,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以及持续优化的制度安排,则让更多资本要素和人才要素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6日,交易所债市累计发行科创债345只(以债券名称中含科创债券标识为筛选标准),发行规模合计达2670.93亿元。其中,年内科创债发行明显提速,月均发行产品约为25只,月均发行规模185.52亿元,月均发行数量及规模均较2022年翻番。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科创债精准支持科创领域,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未来,科创债发行规模有望稳步提升,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化,投资者参与度将随之提升,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市场人士则认为,对国内资本市场而言,发展直接融资刻不容缓,对于国内债券市场而言,建设高收益债市场同样刻不容缓。科创债的政策改革和市场发展将持续推进,在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的大浪潮之下,科创债或逐渐成为债券市场主流品种之一。本次沪硅产业公司债券的成功发行,体现了科创板公司融资渠道正在不断拓宽,将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科创板企业选择发行科创债。
展望未来,科创债市场加快实质性发展还需有关各方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债市供给与科企融资需求对接能力。比如,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相关管理机构及其政策资源整合,增强科创债发行人及其债券信息披露质量和披露针对性等。
(来源金融界)市场观察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媒体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投诉举报请联系邮箱:News_Jubao@163.com
聚焦商业经济报告和前瞻商业趋势分析,市场观察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